四十年前的“专家思维”

40年前,准确来说是38年前,我上小学四年级。我是班长,但是下课的时候我不喜欢跟同学们在教室外打打闹闹。我喜欢一个人在黑板上写啊画啊甚至做数学题。当时,我喜欢数学胜过语文,因为代老师是刚刚高中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可能他的逻辑思维影响了我,我就喜欢在黑板上画图做题。

有一次,我们刚刚学过平行四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我就奇怪三角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于是我先画了一个三角形,看着眼前的三角形,我灵机一动,对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夹边进行平移,得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以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呢?我看着眼前的这两个三角形竟然是一模一样的。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不是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二呢?我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代老师看完我写的过程,直盯盯地看我,也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从此以后我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一直到初三。

其实,在当时我们学习就是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定理,我们背会这个定理,然后根据这个定理去做数学题,根本就不会去探究为什么会是这样。也就是说,我们只知道是什么,而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我们学习了专家思维之后,我就知道当年自己虽然不是专家,但是也已经初步具有了专家的思维。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这种思维都运用其中,给我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我研究出三个课题,写出数十篇论文,对文章进行深度解读,成为市里优秀专家,都与这种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们的传统学习都是学习专家的结论,是一个小概念学习,只需当堂背会能运用就可以。但是学习专家结论却不会灵活运用,更不知道来龙去脉,那么这种学习叫做浅表性学习。而学习这个理论为什么这样,是如何得来的,这叫做大概念学习,也被称为深度学习。如果能够深度学习,也就达到了专家思维的能力。当然,是不是说学生的思维就一定是专家思维,我不敢这样肯定,但是我们是在培养学生的专家思维。我经常给学生说,跟着老师学习,要学会三个要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是非常重要的三个问题。如果三个问题都掌握了,那么你在这节课的收获就达到了顶级。如果能学到为什么,就达到了第二层,如果只知道是什么就只停留在第一层,收获仅仅是浅表性的。所以说,专家思维是当前我们新课标下所培养的一种新的思维能力。

培养专家思维能力,就像搭建一座桥梁,不仅会建这个桥梁,而且能够来保证桥梁不坍塌,但是如果仅仅去背会专家的结论,这座桥梁就很容易坍塌下来。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永远也学不完,但是拥有学习知识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把知识容为己有,就拥有搭建桥梁的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中,尤其是学生的终身学习,专家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大概念学习需要专家思维,撰写毕业论文需要专家思维,参加工作制定方案更需要专家思维。碎片化学习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大概念教学,让每个学生在整个学习中都有自己的收获,达到优者更优,良好成优秀,合格成良好。

1996年,我大一暑假做了一个调查报告《农村初中教育实用价值初探》,该报告中我对初中做了一个假想:三年初中,初一初二学习两年,进行结业考试;考试后根据成绩和个人意愿把学生分两类:普通类和职业类,前者参加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后者参加职业高中招生考试,在初三一年,前者主要学习文化课,后者主要学习应用技术,即使考不上高中,走向社会也能快速适应社会需要。这篇报告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导师认为很有专家思想。说这个例子不是想自我吹捧,主要就是以前养成的深度思维习惯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我在教学中也有意识培养学生的专家思维。比如,我要让学生学习“家国天下”。我就让学生分组设计方案,然后评出最优秀的方案,最后按照这个方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收集背诵相关名句,在班上交流家国天下的名人故事,把名句和素材用到作文中,这是有形的学习,如果把这种家国天下的思想化育到学生内心,不就实现了立德树人吗?

立德树人,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然后才是学习文化知识,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为国家做贡献的大写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十年前的“专家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