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咋就成了一条“身高线”?

八斗之外

《后浪》咋就成了一条“身高线”?

估计许多人都记得,以前车站、公园、电影院等地的检票处,都有一条1.4米的身高线,小盆友要不要买票,或者能不能买儿童票,要被拉到身高线旁量一下,超过身高线的被默认为少年,不再享受儿童的免票或半票福利。

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身高已经不再与年龄直接挂钩,于是身高线便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就在几天前,B站上的一条3分钟短视频,却意外地成为了一条新的“身高线”。不过这条线不是区分儿童与少年的,而是划分年轻人与“中老年人”的。

客观地讲,《后浪》这条短视频并不惊艳,只能以“平平”论之。作为演讲者,何老师老艺人的功底自然是没说的,一个字,“棒”。但演讲内容却并无多少出彩之处,不仅与《少年中国说》相差甚远,而且缺乏“五四”精神的热血与激昂。

与其说《后浪》是一场演讲,倒不如说是演讲形式的广告。因为作为广告,内容不必太严谨。而作为演讲,《后浪》的有些内容就值得商榷了。比如,“弱小的人,才喜欢嘲讽与否定。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后面这句我忍了,要不会被某些人骂为“杠精”的。可前面这句话是几个意思?

难道说,对于可笑的事情和可笑的人不能嘲讽?对于问题不该否定?这恰恰不是自信的群体该有的态度,而是某些“鸵鸟”的态度。以为把头埋到沙子里就天下太平了,却不知丑陋的屁股依旧在那里摆着。

按照何老师的观点,鲁迅一定是个弱小的人。因为我印象中他老人家似乎没有几篇文章不嘲讽,对于当时中国的现状好像也没少否定。倒是马屁精从不吝啬赞美与肯定。当然,我这么说并非要否定后一句话,因为内心不强大的人还真当不了马屁精。

还有,“因为你们,这个世界会更喜欢中国”。额滴神啊,天哪噜,感情这个世界与我们一样,只喜欢嫩草小鲜肉?

世界会更喜欢越来越年轻的中国——一个拥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化的结构的中国,这点我毫不怀疑。但中国是否年轻,要看我们是否拥有年轻的心态,而不是年轻人的多寡。希望何老师能够记住这个理。当然,记不住也没关系,因为讲稿肯定不是人家何老师写的。

有人说《后浪》是B站为了吸引中老年客户而搞的精准营销,我觉得这是瞎说。人家这分明就是准备迎合年轻人的宣传好吗?没见到何老师都代表全体中老年人向年轻人献媚了吗?

何老师说:“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这话没毛病。“你们有幸遇见了这样的时代”,这话更没毛病。但何老师又说:“但时代更有幸,遇见了这样的你们”,原谅我读书少,真没有明白这个道理。

什么样的他们(何老师口中的“你们”),是时代更有幸遇见的?不需要为买房供房发愁,不用为工资委屈自己的某些00后?莫非时代在相亲,要找个有房有车有存款的?

不对,何老师说“时代更有幸”,可能是因为连何老师都要“满怀敬意”的“你们的专业态度”。原谅我不厚道地笑了。何老师所说的新一代的“专业态度”在哪里?玩游戏吗?这点在我儿子身上表现得倒是很彻底。他今年十岁,除了学习不专业,玩的事情倒的确很专业,最起码比我要专业的多。

要不,何老师的意思是说,“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是啊,因为改革开放,因为他们父辈的拼命与幸苦、汗水与泪水,所以他们有选择自己想干什么不想干什么的权利。但即便如此,他们有选择不上培训班补习班的权利吗?还有大凉山的孩子,有选择的权利吗?

我一直教育我儿子,如果他能不依靠别人做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选择,我会为他高兴和骄傲。因为这意味着,要么他有本事不为五斗米折腰,要么他有骨气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像我,到现在还在为工资而奔忙。

但如果他的所谓“选择”(换句话说就是可以不努力工作的资本)是拼爹拼妈,我会瞧不起他。因为我这人心态不太好,看不得他爹比我爹强。而他爹比我爹强,一是他命好,赶上了好时代,二是他爹我很拼。

有意思的是,《后浪》发布以后,我身边的青少年没有一个转这个视频的。涮爆朋友圈的是中老年人,而且以中年居多。年轻人则纷纷表示“不会听你这样老东西的鸡血”。于是,《后浪》成了划分年轻人与中老年人的“身高线”。

五月六号一上班,我问公司的一名年轻员工,看过《后浪》没有。回答说看过,前两天朋友圈好多人在转。我又问,你觉得演讲怎样?回答比较勉强:“还行吧。”估计是觉得以我也是中年人,搞不好属于也在朋友圈转发的那一类,说错了怕我不高兴。

我继续问他转发了吗,为什么不转发,他很不好意思地说:“都是中老年人在转。”言下之意,作为年轻人的他,必须要与此划清界限的。我听后很是无语。

本来要讨好新一代年轻人的演讲,年轻人不怎么买账,倒是中老年们上赶着叫好。

也许,这个视频无意中勾起了中老年们的回忆,让大家记起我们也曾年轻过。或者,如何老师在演讲里讲到的那样,对现在的年轻人“满怀羡慕”。又或许,像有些人猜测的那样,真的只是人家B站的精准营销广告?

我无意评价这个视频为什么火爆,因为我也搞不懂。我写这篇文章,只是想说:我很不喜欢何老师在演讲里的口吻。

不为别的,只为何老师不该在演讲中代表我们摆错了位置。

我在很多事上把我儿子摆在一个平等的位置,当然,大是大非的问题除外。我所谓的大是大非问题,绝非八荣八耻之类的。在我看来,那是成年人的东西,小孩子懂不了。也不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之类的大道理,那是学校里该教的,再说我小时候就没有做到过,不敢昧着良心这样要求他。

我指的“大是大非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一、尊老爱幼;二、言而有信;三、不欺负弱小;四、别没羞没臊;五、不当告密者;六、不推卸责任;七、尊重他人;八、不辱祖先;九、家庭责任。

在我看来,无论到了什么时代,这些都应该是中国人不能丢掉的美德。否则,我们与老外有什么区别?那样的话,我们拿什么来和老外比?拿从他们那里学来的四不像东西吗?

闲话少说。真正尊重年轻一代,就要摆正姿态,平等对待。既不能居高临下地俯视他们,对他们进行空洞的说教,也没必要去迎合跪舔。

年轻一代有年轻一代的骄傲,比如更敢想敢干,更直率。但那未必就是这个时代所独有的风采,更多的还是未被世俗力量浸染的纯真,以及还没有碰过壁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精神。

如果有一天,当他们和我们一样为生活奔忙,被现实一次次地教训后,还能保持今天的纯真、直率和果敢,我会由衷地说:你们真的比我们那代强。而现在,我还没有看到这种迹象。

中国历来有两种整人的方式,一种是“棒杀”,即《水浒》里讲的先来五十杀威棒;另一种是“捧杀”,把人捧上去,再狠狠摔下来。我一向更加厌恶和痛恨后者。现在就把新一代捧上天,不是鼓励,而是捧杀。

人生就是酸甜苦辣、风风雨雨,我们既要保护好新一代,不使幼苗和花蕾被践踏至死,但也不能放在温室中,并且“鼓励”他说外面的世界也是这样,你们就由着自己的性子长吧,你们现在已经很强壮了。这不是善良,而是欺骗;不是美德,而是罪恶。

所以,为了下一代,咱们能不能平等地、正常地和他们讲话?告诉他们,你们有你们的骄傲,我们也有我们的自豪,最起码,我们委屈过自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你们。

因为,你们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和这个国家的希望。

你们嫌我们有时候唠叨,不是因为我们想把想法强加到你们身上,而是我们恨不得把自己用汗水和泪水、用伤痕和后悔得来的那么一点可伶的经验教训,尽可能提前告诉你们,使你们今后能少流点泪、少受点伤。

因为,我们爱你们。更因为我们深知,这个世界有些东西从来就没有真正改变过,比如人性,比如竞争,比如生存。你们不一定能碰上我们经历过的所有事,但你们一定会碰上其中的一些事。

我在开微随笔中说过,我不想蹭什么热度,更不想当谁的“教师爷”。但今天,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个希望未来更好的中国人,我写下了这篇文章。

有意晚两天再发,不知道算不算掩耳盗铃式的不蹭热度?如果是,就让我的食言再次证明:太早的承诺源于过份的自信。

你可能感兴趣的:(《后浪》咋就成了一条“身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