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合集——当涂民歌

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涂民歌


当涂民歌是流行于皖东长江两岸的各类民歌的统称,安徽省马鞍山市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当涂民歌是当涂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演唱、口耳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的典型代表,经过历代文化人的艺术加工后,更具有了高度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是不可多得的音乐和语言艺术珍品。


为表情达意,当涂民歌还多用象声词、感叹词做衬垫,一些关键性的名词、形容词也有意重叠,以强化情感。虽然长短不一,但当涂民歌大多有较为完整的结构。生产性民歌,往往会完整地叙述劳动过程,如《掼稻歌》;生活性民歌,情趣高雅,如《山伯访友》《逛庙会》等;抒情性民歌如《当涂好风光》往往从描绘山川河流美景开始,再过渡到对家乡的热爱。

 

当涂民歌的曲调因歌词的具体内容、题材和体裁的不同而丰富多彩。山歌曲调多高亢、嘹亮、自由;劳动号子往往与劳动节律相吻合,较为欢快和固定,便于协调动作,适合边唱边干;田歌、秧歌类的民歌则节奏舒缓。爱情题材的民歌比较婉转,赞歌类民歌则比较


当涂民歌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口头创作,口头演唱,口耳相传,具有较高的欣赏性和艺术性,是不可多得的音乐和语言艺术珍品。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当涂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经典曲目《划龙船》被收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课本。2010年,大型史料性书籍《当涂民歌》经过搜集、整理、编辑后正式出版,共收当涂民歌225首;由张红燕演唱的当涂民歌《请到当涂歌乡走一走》,不仅唱到了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而且还一举获得了金奖 。


当涂民歌发展和传承意义

当涂民歌早在六朝时期就有记载,刘宋皇帝刘裕主持的的“白歌舞”即是当涂民歌演唱之一脉。


北宋时期,长期生活在当涂的词人李之仪的二十多首《田夫踏歌》和“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吟唱都属于民歌范畴。


清代当涂人黄钺以当地风俗民情为主要内容的五十多首《于湖竹枝词》代表了当时当涂民歌的最高艺术水平。


解放后,当涂民歌逐渐兴旺和繁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到鼎盛时期。不仅数量多,而且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当涂民歌是由情感蓄发而来的口头艺术形式,是当涂普通民众最普遍也是最朴实的精神文化,它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给人以美的享受。当涂民歌是真正的草根文化,由于民歌产生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是人们生活情感最直接的流露,是人们生活中喜怒哀乐和爱恨情仇的直接表达,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达到的,其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质朴美智趣美立意美

你可能感兴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合集——当涂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