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与丑从何而来?

从图中可体验的丑:

溃败腐烂的表皮

腐烂视觉的气味

伤口感染的疼痛

即将瓦解的结构

食入中毒的恐惧

从图中可体验的美:

光洁剔透的皮肤

柔和舒缓的流线

凹凸有致的腰身

协调平衡的体态

黄金分割的比例

  当我们对准这个腐烂水果的艺术品拉进镜头时,我们被震撼了。那一颗颗璀璨的珠宝晶莹透亮,哪里能和腐烂的丑陋联系在一起?那么丑是从何而来的呢?同样,如果你把美女照片逐级放大,肯定是一堆分布不均的马赛克。也就谈不上什么美不美了。你同样可以问美是从何而来的呢?

  我的回答是“从进化而来”,也就是生物在38亿年的进化过程中,一个物种之所以今天还没灭绝,那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的感官进化,选择了适合个体和物种生存的感知尺度。

        在这样的尺度下,也大概率出现过没有丑感的物种,它饥不择食地吞下了腐烂果子。结果呢?没有120来搭救它,即便没死,也可能在弱肉强食的竞争中逐渐没落,没能让那类物种存活下来。

  花朵很美吧?那一圈圈的多层花瓣几乎都是按“斐波那契”数列分布的,如此才有利于对阳光的吸收。与它关联的比例数就是所谓的黄金比例0.613。

        对植物来说,花的美丽吸引来了可以传播花粉的昆虫。正是在有利繁殖的求存意义上,昆虫觉得花是美的。开花结果,这让人也觉得它很美,同样是我们采摘渔猎的祖先为了裹腹,进化出了美感。坐怀不乱的没能活到今天,上帝看来“不反腐”,只要有利于遗传和代谢的行为都符合自然法。

  所有的生物都有趋利避害的本性,完成代谢需要寻找识别食物。成熟的果子似乎颜色更美一些,其实,我们知道世上本就没有什么颜色,是幻觉脑补出来的。颜色不过是光的不同波长,不同动物有不一样的“颜色感知”。说不定蝙蝠的图像都是“超声波相控阵合成的”,总之,美也好,丑也好,都是趋利避害的一种延伸。

  腐烂的珠宝是不是让你很震撼?所谓的肤浅也许就是被“表现”所迷惑,人心的美丑就不那么容易看出来了。

       所以,人类摆脱肤浅最锐利的武器是理性,你看过黑洞的图像了吧?美不美?那是引力波的首次成像,是被“翻译”成可见光的。只有相关科学家才进化出了感知黑洞美的受体,知识和文化也有自己的“成像方式”。

  美女图像在“泛娱乐”的网络时代,是非常高频的。我也不得不对媚俗做出一点妥协,不然传播率大打折扣。下面是对文中美女的一番描述:

袖长玉带甩,

裙衬肌肤白。

香肩协步态,

柳腰随风摆。

跟高失足摔,

依持美人态。

怜香惜碧玉,

只作西施来。

那丑呢?也别辜负了它对人类的贡献,没进化出这类能力的都去了另一个世界。

近观珠光宝气,

远看丑陋至极。

若非进化所得,

我等早已归西。

  女人的步态是一种风度,它需要与环境协调。休闲环境中,舒缓雍容的步态本身韵律就是一首诗。

         这世界,为何会有美的感觉?恐怕大多数人从未追问过这件事。

         读了王东岳的《物演通论》和《知鱼之乐》,多少悟出点道道。美来自一种“失位张力”。非生物世界就已经有美了,当一个原子电离后,失去了电子,就产生了失位。离子和电子间就产生了美,一种相互吸引的张力。而且必须保持失而不得,得了就中和为原子。美就算在内部还有一点,那也大不如前了。自家的娘子是不是也会“审美疲劳”,看来“失位”是美的一种条件。

花朵美吧?那也是一种广义的失位,它为种子传播吸引昆虫,与离子和电子的“小别”异曲同工。

        你可能不服,为何对称、光滑曲线、和谐的颜色都能产生美。它们有“失位”吗?有,因为它们比对立面,比如非对称、粗糙的非光滑线条、杂乱冲突的颜色等,前者“位势”更低,更节能,因而有向前者流变的“意愿张力”,美就在其中了。因为这些意念,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被写入了基因,所以,你把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称之为美。

  如果《物演通论》和《知鱼之乐》说的是对的,我们也可以依据存在层次的高低把美丑也分若干层次。

       与遗传和代谢密切的算基础层,比如对果实、花朵和异性相关的美。与生存环境相适宜的美也在其中。

       第二类是抽象的美,它间接支撑了第一类的美。比如和谐的光滑曲线、或相切的曲线族、曲面间的光滑曲线(比如沙漠之美)平衡、对称、对称破缺、渐近的变化关系,比如螺线、斐波那契序列等。

        第三类属于文化进化产生的美,知性、优雅、落落大方、风度、格局和品行等…

         在文化层,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第三层,不仅与审美对象有关,还与审美的主体密切相关。

        一个文盲不太能体会什么是知性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之人,也无闲情去理会优雅、端庄之类的美。所以,审美的学习过程就是一种进化,人生可以因此而变得丰富、充实。也就是说精神世界的美有相当高的门槛。

  在这个生命的碳循环中,腐烂是相当关键的一道工序,也是最悲壮的一工序,它由死亡产生。说起来植物是最自立的,它依靠叶绿素把阳光停供的能量和大地提供的养分直接维持了生命的代谢。腐烂很丑,但如果不能腐烂,就像塑料袋一样,将成为环境的公害。腐烂的美是悲怆的,这位艺术家到底有几个意思?难道想挑战王东岳那样的中国大哲吗?《物演通论》的递弱代偿理论给出了正解,只是我这里对这个理论尚没学透。

注:配图来自网络,仅文字是原创。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与丑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