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不到一个月,我活成了一个团队

2020年的疫情,成为了大家始料不及的全球性黑天鹅事件。在这样的全球性事件影响下,大家的生活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不同的影响。于是,平日里我的微信朋友圈一片风花雪月的内容,转瞬之间全部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带货、微商、购物大杂烩,细细数来,有卖水果的、有卖内衣的、有卖日用品的。一时之间,副业成了大家在这场事件影响下的一个自救手段。

缘起

我做公众号的起点,当然也不能免俗,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办法能够获得一些小小的收入。虽然说很多人都在知乎上说,2020年的环境,对公众号来说已经毫无红利可言,但是我从开始准备做公众号开始,就做好了长期奋斗的打算。

事情的起源是这样的:5、6月份的时候,出现了一个爆款的话题“地摊经济”。在朋友圈的各色调侃中,我觉得自己也许能够抓住一个风口飞起来,于是手忙脚乱的去注册了一个公众号。这个公众号的注册过程相当崎岖,16年的时候出于好奇的心理,我已经注册了一个公众号。根据微信公众号平台的规定,个人身份只能注册一个公众号。然而我忘记了原来注册的公众号账号和密码,无奈之下只能让我的表弟帮忙注册了一个。

第一次尝试

用这个匆匆忙忙注册来的公众号,我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尝试。既然是做地摊经济相关,我还是想尽量写一些干货内容来吸引大家。于是每天我都在女儿睡着之后辛苦的码字,还给自己定下了一系列的写作目标。

从选址、选品到话术的教授,这些写作大纲现在都还存在我的电脑里面。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我还顺手拍一些路边摆摊的照片和小视频。这样坚持了大概半个月的时间,期间也得到了一百多个关注和几次朋友的打赏。就在我信心十足的想要进行下去的时候,我遇到了一场滑铁卢。


纯自然获取的用户数


意料之外

6月11号,北京新增一例本土感染新冠病例,这场意外如同旋风一样迅速对日常生活造成了影响。路边的地摊一夜之间销声匿迹,我的一切素材来源瞬间被切断了。原本和几个摊主商量好的访谈也不得不被迫中断。加上那段时间地摊经济的热流也因为地方政策的影响迅速降温,我这个公众号的关注度也迅速降到了冰点。原本通过半个多月时间积攒下来的关注度不到几天时间彻底消退,我尝试着更新了几天,发现完全没有好转。而我,也因为这个事件失去了继续更新下去的动力。



受北京疫情影响的惨淡阅读数据


新的契机

就这么消沉了大概两个星期的时间,期间也和几个朋友聊了一些其他的合作思路,但是最终都无疾而终。这期间我也在各大平台和知识社区疯狂的阅读吸取一些公众号或者短视频平台的运营经验,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6月底的一个周末。

那天,女儿缠着我让我给她做一些好玩的东西。我习惯性的打开了B站,去搜索可以参考的手工教学视频。结果发现能够学习的视频都非常的无趣,大部分不是折纸、就是滴胶、或者是轻黏土。而这些手工,女儿之前已经玩的非常多了,完全失去了兴趣。也许是受到我这个工科男老爸的影响,女儿对于各种机械、科学类的手工制作一直保持着非常大的兴趣。于是,我用家里的打火机和针管,给她做了一个小礼花炮。女儿玩的不亦乐乎,还要求我以后每天都给她做一个这样的玩具。

晚上女儿睡着之后,我躺着床上百无聊赖的刷视频,突然间灵光一现,为什么不做一个DIY的抖音号呢?既然我平时也要给女儿做这些手工,而且家里也有各种现成的工具和材料,再说我本身也非常擅长做手工,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没错,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制作的过程录下来,发到抖音上去,没准我就火了呢。于是,我尝试着在第二天周日的时候录了一个简单的DIY视频,放到了抖音上。结果……惨败……没有什么播放量(到现在,我的抖音号也只不过每个视频有500+的播放量而已),而且我的抖音好友私下留言跟我说,完全跟不上视频的节奏去学着做东西。于是,我又想到了公众号。


惨不忍睹的抖音播放量

再战江湖

因为之前的那个公众号已经有了定位,贸然转型的话,我也觉得很可惜。刚刚上去看了一下,将近一个月没有更新的情况下,居然每天还有5、6个阅读。

而且后期申请的公众号没有留言功能,大家都说没有留言功能的公众号是没有灵魂的。为了这个灵魂,我决定找回我16年注册的那个号来。在折腾了将近3天之后,我终于把原来的公众号重新找了回来,尝试着做了一个推送给我自己看。没错,有留言!

当时用来测试的推送

行动起来吧,这次的定位是能够带着人一起学习各种DIY制作的公众号。从7月1日开始,抱着这个公众号开始从头来过的心情,开始了我的第二次旅程。各种设计头像、写介绍文案、重新剪辑视频、排版,发出去试试看吧。于是,我的新公众号的第一篇推文就这样诞生了。



我试着自己发了一波朋友圈,居然也有了几十个浏览,那么就继续下吧。


不断成长

刚开始做这个公众号的时候,我的思路是短平快的输出内容,所以每次的推送内容都千篇一律,简单的写一下用到的材料、制作步骤,再配上一个粗糙的视频,就搞定了。

这么推送了大概一周之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阅读量很低……在有300多粉丝(没错,我无奈之下采用了互粉大法得来的)的情况下,每天的阅读量也就30+左右。

傻了吧唧的标题(也有打擦边球的,我打码了)

这期间我还试着在标题上打擦边球什么的,效果一直都不是很好。

7月7日,我努力一周之后,通过各种互粉,终于达到了500人的关注,开通了流量主。这期间因为我频繁的进各种微信互粉群,还被系统警告过两次。开了流量主的第一天,居然有了1块多钱的收入,于是我第二天疯狂的各处找人阅读点广告什么的,居然有了十几块钱的收入。看来我距离一亿元的小目标又进了一步。

回归初心

这个快乐还没有坚持多久,第三天的流量主收入就又一次的打击到了我——因为前一天的疯狂刷量,我被降权了。


被降权的结果

当时我有一种放弃了的冲动,一天十几块的收入连一根鸡腿都不够加的,我干嘛还要继续做下去呢?晚上回到家,看到女儿在玩我这段时间给她做的各种玩具。那一瞬间,我突然醒悟了,其实我这么久的种种努力,无非是想给她一个更好的童年,而对于孩子来说,陪伴才是送给她最好的成长礼物。

这才是我真正的、被隐藏了已久的初心。我最开始做这个新公众号的时候,也是因为她才带来的灵感。于是我做了一个决定:抛开这些外在的种种,保持我这份初心,静下心来把这个公众号做好,也算是送给她的一份成长纪念吧。

努力提升

虽然这么说,公众号的阅读量、粉丝量,也是激励我继续努力的因素。怎么样能够让更多的宝爸宝妈一起学习和陪伴孩子的成长,也是我这份初心的体现。我决定进一步的提升公众号的质量,来回馈那些真正关注我的人。

首先,进一步提升视频剪辑的质量。我以前自己玩过一段时间的喜马拉雅电台,也录制过播放量超过10w+的爆款节目,我觉得剪辑音频和剪辑视频道理是相通的。从镜头的切换、配乐,到对观众的提醒、说明,在这个期间不断的打磨自己的编辑能力。原本一镜到底的录制方式,也变成了多次录制合成。

其次,文案和排版的调整。原本我写的内容干干巴巴枯燥无味,一切都是定制化的格式,很多粉丝都觉得我写的东西太无趣。于是我开始学习各种编辑器,精心选择了不同的排版模板。每次的更新也都把我自己的感悟、每个手工制作的工作原理仔仔细细的一一道来。

接着,开始布局自己的矩阵。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什么利益上的收获,只是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和更多的人分享我的创意。知乎、百家号、抖音、快手、微视,都被我统一的进行了规划打造,每天剪出来的视频,及时的发布到各个平台。

令人感到有收获的事情有两件,第一,我的公众号关注终于从互粉得到的500多人,慢慢的因为内容的完善,开始收获更多的关注。虽然说没有互粉增长的那么快,一周的时间,也从500多人慢慢的增加到了将近700人。



第二,百家号的每日坚持更新,也从每天基本上没有推荐量,增长到了每次更新有上千的推荐量。


最后,开始对数据的分析。我的本职工作是产品经理,日常对数据的关注已经养成了习惯,我每天都会在起床后第一时间查看一下前一天的数据,不断的对发布时间、发布的标题、内容进行调整,希望能够获得更高的效果。

经过我的这番调整,现在虽然说关注量还不是很大,但是每天的阅读量也终于达到了将近200次的水平。




做公众号不到一个月,我活成了一个人的团队

开始的选题,我是策划人员;

录制视频的过程中,我是摄像师;

录制完之后,我变身成为剪辑师;

发文的时候,我是编辑;

发文之后,在我的小小运营矩阵中各种同步,我是市场运营;

每天对数据的观察和调整,我又变成了数据分析师。

累并快乐并坚持着

因为工作的原因,所有的这些,都是我在工作之后回到家中完成的。每天到家吃完饭,陪女儿一起做手工,边做边录。女儿睡了之后,开始对视频进行剪辑,原本的剪辑时间每次都要至少半个小时以上,随着我对视频剪辑的不断调整,并且固定了模式之后,这个时间减少到了十分钟之内。剪辑完之后开始写公众号的文章,来保证我的日常更新频率。在这里特别感谢几个志同道合的公众号主,他们都是宝爸宝妈,我们大家组建了一个小小的微信群,每天互相学习和分享。当我没有了灵感和思路的时候,都是他们在帮我出谋划策,并且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见。

累吗?很累,每天折腾这些全部完毕后,都已经是将近晚上十二点了。但是,周日的时候女儿的一句话,让我觉得自己这样的坚持有了更高的收获,她对我说,我要让XX姐姐也能看到爸爸做的视频。XX姐姐是她的小闺蜜,女儿平时最喜欢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和她一起分享。感谢女儿对我的肯定。

为了这些关注我的人,为了女儿,为了和我一样有这样初心和梦想的朋友们,我会继续坚持下去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公众号不到一个月,我活成了一个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