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自己的平庸

最近被他的一些名言警句打动:

他说——

人生啊,穷不怪父母,孝不比兄,苦不责妻,气不凶子,一生向阳。

哪怕一世尝尽百苦,只为换取一丝甘甜也算值得了。

匆匆一世,只为活得堂堂正正。

人生的三种境界:接受父母的平凡,接受自己的平凡,接受子女的平凡。

他还说——

孩子若是平凡之辈,那就膝下承欢;若是出类拔萃,那就展翅高飞。接受孩子的平庸,就像孩子从来没要求过妈妈一定要有多么优秀。

他就是今天大爆的《人世间》的作者——梁晓声。

梁晓声写《人世间》,是在尽最大的努力向现实主义致敬。通过他笔下不同层面的人物,传达他对社会的感知和愿景。“对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中国,现在的年轻人所知甚少。他们应该了解父母那一代人是怎么走过来的,他们怎么看待利益、友情、亲情的关系。这世界上还有那么多有意义的事情,我们还可以相信除了金钱以外的另外一些事情。”

在获得茅盾文学奖以后,梁晓声又拿出了长篇小说《我和我的命》。书中,梁晓声通过主人公之口,表达了很多对社会、命运和“活着”的看法。小说里讲,人有“三命”:一是父母给的,原生家庭给的,叫“天命”;二是由自己生活经历决定的,叫“实命”;三是文化给的,叫“自修命”。人的总和显然与这三命有密切的关系。梁晓声在小说中对“命运”倾注了最深切的关怀。他写出了命运之不可违拗的决定作用,也写出了人的奋斗和自修自悟能够改变命运的强大力量。

“人类为什么需要文学?文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给人以精神的滋养,人类归根到底需要文学,还是它促使我们在精神上和品格上提升、再提升。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文学才和人类发生关系,它具有引人向善的力量。”

生活依然复杂,生命依然昂扬,奋斗依然坚韧。

梁晓声在《中国生存启示录》中写道 :“一个人也罢,一个民族也罢,倘若没有敬畏之心,是很可怕的,最终也将是可悲的。” 敬畏,并非是害怕或恐惧, 而是由“敬”产生的尊重,是一种端正而负责的态度。 古人云:“治常生于敬畏,乱常起于骄纵。” 人活着,要常怀敬畏之心,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平安一生。

这或多或少是历经坎坷人生的总结。

你可能感兴趣的:(接受自己的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