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8 日更-第五十三天

为存在主义而生的弗兰克尔

大家好!
前几天分享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活出生命的意义》,那么这本书背后的故事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你知道吗,似乎弗兰克尔就是为研究存在主义而生的,他从4岁时就开始对人生有了最初的思考,16岁便和心理学大咖弗洛伊德有了书信接触。弗兰克尔从集中营被解救出来后就出版了《活出生命的意义》,心理治疗的意义疗法由此诞生。他到了晚年还在体验生面的多种可能:67岁时,他考取了飞机驾照;80岁时,登上了阿尔卑斯山;90岁时,他还在大学授课、写自传、接见学者,每周还要亲自回复数百封读者来信。

维克多·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今天我们将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去梳理弗兰克尔与存在主义之间的关系。

一、为存在主义而生的弗兰克尔
当你有意识地和人们谈论“人生”话题的时候,就会发现,几乎所有人在不同年龄、不同时刻都曾经思考过与“困难”“厄运”“生死”有关的内容,然而真正能够看清楚、想明白的人并不多,能够进行总结并归纳总结成书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而弗兰克尔就是其中之一。

1905年,弗兰克尔出生在奥地利一个普通且清贫的犹太家庭。他在一次演讲中提到,4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对人生产生了思考,只不过当时更多的是好奇和兴趣。

15岁的时候,弗兰克尔的化学老师在上课时谈到对生命的理解说,“有机体的生命分析到最后,也只不过是一种化学燃烧作用。”真正引发了他对生命意义的质疑和好奇。很快,好学的弗兰克尔就被S.弗洛伊德的学说所吸引,每天除了学习之外,这个有些害羞的小男孩子开始疯狂地阅读A.阿德勒的著作,并很快成为阿德勒学派的热烈拥护者,尤其对精神分析论中的哲学观点感兴趣。少年时的他经常兴奋地一边读阿德勒的著作,一边做笔记、写心得,挑灯夜读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16岁时,善于思考的弗兰克尔忍不住开始给自己的偶像弗洛伊德写信。有一次,他把一篇自创的关于叔本华心理分析的文章寄给了弗洛伊德,没想到竟然得到偶像的认可,让他备受鼓舞。这篇文章在3年后发表在《国际精神分析》期刊上,那时候弗兰克尔才19岁,这在当时的心理学界,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偶像的认可,以及知识的日益积累,让高中时的弗兰克尔对于生命的思考更加深入,他积极加入青年社会主义工人组织,在活动中积极与不同类型的人接触,丰富的社会实践为他的思考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23年弗兰克尔如愿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并有幸与他的偶像弗洛伊德见面。通过和大师的沟通,弗兰克尔不断将新的思考写入文章,1925年他的《心理治疗与世界观》一文发表在阿德勒主编的《个体心理学国际》期刊上,更加坚定了他对存在主义研究的信心。

学医期间,弗兰克尔大胆地将精神医疗与哲学相结合,积极探讨精神医疗里的意义和价值问题。1930年,弗兰克尔博士毕业,3年后他接管了一家针对自杀妇女的精神治疗病房,进一步深入研究存在主义与治疗精神疾病和抑郁症的方法。1937年,弗兰克尔自己开设医疗诊所,从事精神病症和精神病的治疗,这就为他将存在主义的理念引入精神治疗领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弗兰克尔的从学医到真正从医的整个过程,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生命的思考,而且随着他通过接诊和丰富的社会活动接触的人越来越多,弗兰克尔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更加完善和成熟,于是他决定将这些内容写进书中。

1942年,弗兰克尔与未婚妻举行了婚礼。同年9月,他和他的家人,包括新婚妻子都被关入了纳粹集中营中,而此时,他探索人生意义的手稿已经基本完成,也就是本书《活出生命的意义》最初的文字资料。只可惜,弗兰克尔进入集中营后,手稿就被毁掉了。

但是,弗兰克尔并没有气馁,发誓要将手稿重新写好的他,克服了在集中营每天都要面对的种种困境,他一边自救一边尽全力救助集中营的其他囚犯,给他们讲述追求人生意义的价值,最终让不少人逃过了集中营的死劫。

1945年,弗兰克尔带着他重新写好的手稿走出了集中营,紧接着,《活出生命的意义》就出版了。随后,弗兰克尔没有停笔,又出版了《意义的意愿》《无意识的上帝》《精神治疗和存在主义》等著作,他的意义治疗理论成为继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维也纳第三大心理治疗学派”。

二、与弗洛伊德和阿德勒的分野
“存在主义”究竟是什么。所谓“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最早由法国天主教哲学家加布里埃尔马塞尔提出的,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从而拥有意义。

弗兰克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深受弗洛伊德和阿德勒思想的影响,但又区别于两者。比如,

弗洛伊德的超我认知理论认为,人的灵性被人的本能欲望(特别是性欲)所驱使;而意义疗法则认为,人是自我引导的,正因如此人才能对其他人相爱,了解对方而不是把对方当做物件一样去利用和操控。这个毛头小子的反叛结论,让弗洛伊德和阿德勒这些心理学大佬很不高兴,后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会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学会,索性直接开除了他。

弗兰克尔的学术生涯,没有因为权威的否定而断送,反而开始具有了人本主义的倾向,更加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他认为“探求意义的意愿”是人的主要本能,人们受到生命意义的驱使从而成为更伟大的人;这与阿德勒理论中,人们为了对自卑感进行补偿而追求卓越,又有很大不同。

多年的研究让弗兰克尔本人对于人生和生命的看法,也与他人不同。当大家都颐养天年时,弗兰克尔却在不断地挑战着年龄的极限,他67岁时领取了飞行员驾驶执照,80岁时仍能攀登阿尔卑斯山,并到世界各个地方做演讲,推广意义疗法。在他看来,只要活着,就尽量让每一分钟都有意义,同时他认为自己肩负着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意义治疗,并指导他们付之于行动的责任。

三、意义疗法对人类心理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弗兰克尔的存在主义思想对于人类心理学的巨大贡献在于不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想,还将这种思想不断运用于实际。弗兰克尔在意义治疗法的基础之上,发明了一些治疗精神病人的特殊治疗方法。

人们总是担心未来会发生某种可怕或担忧的事情,于是越是担心就越焦虑,甚至到恐怖的境地,这叫做“预期焦虑”。

弗兰克尔倡导使用“矛盾意向法”来抵抗“预期焦虑”。简单地说,就是告诉病人要勇敢地去做他觉得很害怕的事情,或者盼望这些事情发生,这样,治病的恐惧感就被相反的愿望所取代了。

弗兰克尔对于心理治疗还有一个发明,就是“逆反应法”,它与矛盾意向有些类似,就是努力对“强迫性倾向”产生反作用。比如呼吸,我现在还记得小时候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就会竖起耳朵听大人的呼吸声音,然后就越觉得自己的呼吸很紧促。这个时候,我们不如转移注意力,以比较轻松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反而会使我们烦恼的琐事转移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这样我们就不会再焦虑了。

总之,弗兰克尔对于人类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必然有人对他的想法并不认同,但是只要是对人类文明有贡献的人,都是不会被历史遗忘的。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拜拜~
内容来源于《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10-08 日更-第五十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