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投入的时间和事件的结果成正比

如果在某一件事情上投入的时间比平均水平更多,那么这件事情的结果就会比平均水平的结果更好。

​这个结论的启发是来源于一部电影,但起引导作用的并非其内容,相对来说,电影内容实在不敢恭维——少年时代。

关注到这部电影的原因是其用了12年完成了整个拍摄。可并不是连续拍摄,只是在每年的特定时间进行拍摄。内容也是完整的记录下了片中几个主要演员这12年的成长变化的历程。里面的男主人公,从6岁开始拍摄,直到18岁,这12年的变化我们在电影中可以很容易的看清楚。我甚至有个感触,这完全是一个小正太长残的心路历程。好吧,先不管颜值成年下滑这件事,故事背景很典型的美国式的家庭,不管是现任丈夫还是什么前任老婆,统统都有戏码。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亲生父亲和孩子在一起时的表现,这个部分在整部影片中分别体现在小男孩成长中的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他的父亲都会和他谈论一些当下的成长历程,并且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言传身教,看似不正经的一个老爸形象却隐隐的表现出血缘亲情的爱,和另外两任后爹有明显的对比。

不过我还是不明白这电影在说些什么。他只是一个普通小孩的12年,也许不普通。但导演也是用了三个小时呢(熟不知《黄金时代》也有三个小时,但我一点看的心思都提不起来啊)。用三个小时演绎12年的成长,导演想要表现什么?​影片的结尾,已经成长到18岁的主人公坐在荒山野岭的地上,旁边有个妹子(刚进大学门就领着妹子上山了),道出了一句我认为很跳戏的话,“我们不能把握时间,是时间把握了我们,因为时间一直都是每个当下。”到现在我也认为他说了句废话。

让我们跳出这电影情节来看一看。这部电影在2014年获奖无数,在2015年刚开年就在金球奖大放异彩,这到底是为什么,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等等。我所能给出的唯一解释就是导演标新立异的坚持了12年,坚持用一个小演员来表演他的故事,保证影片的真实完整,真实的表现了一部电影的意义。

好吧就是这样,我想投入更多的时间做事情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更好的结果,不管什么事情都是这样,如果还是不能相信这个结论,那我举个简单的论证。

发呆这件事,如果你发了很长时间的呆,那么你可能拿到冠军。


发布于2015年1月18日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6d893c0102vf1d.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所投入的时间和事件的结果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