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长的力量》这本书,害我坐过了地铁

之前在朋友圈看过一个征文推广活动,标题就是《有没有哪本书,害你坐过了地铁?》。每一次看见这种活动的,我都会忍不住在公众号的留言区里写下曾经自己因为在地铁上阅读一本上,因为书的内容津津有味或幽默风趣,让我坐过站的原因。

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这个征文活动的开篇就是,我们问大家“什么书是死活读不下去的”,收获了不少读书负能量。 看似简单的开篇,但隐藏着我对于这个【主笔】或者是【主编】背后所涉及的工作经验和个人思考的全部想象。

很多人说,阅读一个人的文章就好像和这个写作者进行深刻的交流,我从来都不反对,我还特赞同这个说法的,因为写作者的所思所悟都会给我们一定的启发,这些启发当然是有正、负向。

回到这个我想要码的这个话题来说,其实一开始我也好奇究竟是什么书让你赴汤蹈火、欲罢不能?

在我还没有开始写评论的时,我原本以为,答案不会有多出乎意料,无非是一些畅销书,无非是像刷剧一样被情节勾住了魂。

没想到的是,在评论区里的朋友还真的是不一样的人,我一次又一次的认真翻阅朋友们在评论区的留言,在很多的瞬间我竟然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了。

身边的一个高知人士曾经说过:他觉得人和书的故事,丝毫不比人群中的故事逊色。

那个时候的我只是单纯的觉得,我赞同这个观点,我喜欢这个人的言行举止,我喜欢圈子以外的人给我带来的思考,或许,这是我内心的焦虑引起的。

有的朋友在评论区这样写到:有的书被老师没收N次还是阻挡不了你想要和它约会的热情。

有的书能让你恍若隔世,搁下便只有痛哭。

有的书虽然艰深却能在某一个灵光乍现的时刻走进你的心里。

是的啊,在以前我一直就觉得有的书能让你奋不顾身、废寝忘食、点灯熬油地跟着它越岭翻山。

那种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不容易碰到,也不容易忘记,大概像宿醉。听别人说说别人的-故事,自己往往也会神往。

在评论区里,认真的我发现如果这些评论区的朋友能够聚在一起,那得是多么令人羡慕的社群?

因为在这里所有走心的朋友,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有和阅读有一个说不完的密码。

从这些回答来看,大部分读者来说最具烈酒特性的书,大概是《活着》《穆斯林的葬礼》《红楼梦》《三体》《白鹿原》琼瑶等中国文学,也不乏读者在艰深的社科经典中无法自拔。

公知梁文道曾说过:读书是一件很私人化的事情,没必要专赶时髦,也没必要鄙视流行,顺着自己的喜好找到自己的路子,阅读才能成为让人舒服的朋友。

是的啊,现实生活中愿我们都能以各自的方式和它相伴一生。不多啰嗦,让我追忆一下自己和书的似水年华的瞬间。

《自我成长的力量》这一本书,是在加班到抱怨时自我给力量的一本书。听说这一本书在行业内还属于有影响力、历经考验与实践的的一本很厚的书。

这一本书的写作者是丛非从,书的内容是 从亲密关系、安全感、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能力、自恋与自卑、原生家庭、成熟的人格等等不同角度把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活现在我的脑海里。

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书里写到关于个人成长的心理学见解,阅读着写作者语言幽默精辟,对人的心理有较深刻而圆融的洞见,很多时候都让我难以忘怀。

在初高中我生活的特别的自卑,我一直觉得自己成绩不好,因为自己的生活的不是那么的阳光,一直到大学我开始接触心理学,阅读心理学相关的文章时,我才发现原来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既是自己的,也是社会的,所以,个人的成长不仅与自己有关,也与一定的环境有关。

我和曾经的那个自己一样,希望自己可以遇到一个成长的好环境,但环境的选择却往往不能随心所欲;那么,自己能够握有主动权的,当然只有自己了。

一句流传甚广也是这样说的:“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靠天靠地靠祖上,都不算是好汉。”她不仅仅强调的是要自力更生,不要依赖别人。

或许,阅读这一本书真正的价值是让我明白了只有自己才是主要的依靠力量,更主要的是要从自己这儿来寻找问题的根源,改变首先要从自己开始。

哇…..在阅读着里面的小故事,我就这样作过站了…….但还觉得挺幸福的,毕竟可以在短时间内阅读到一个我知道但实践起来有一定难度的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我成长的力量》这本书,害我坐过了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