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的力量

这两天都在学营销管理。从这门学科上看出了和情商的相似之处。

营销之道,是通过客户的眼睛看世界,从客户的角度看问题,是以客户为导向的。这和高端服务有异曲同工之处,很多理财专家、形象顾问提供的高品质服务其实本质上就是私人订制,为你量身定做适合你的个性化服务。

而一般的推销员等,多是以自我为中心,一发现潜在客户就是不停地推荐自己的产品。这样得到的结果往往不好。

真正有经验的推销员,往往是先跟客户聊天,建立关系和信任,然后在客户有需求时在向他介绍适合他的产品,这是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营销之道运用在人际关系中,就是情商高的表现。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识别对方的需求,从而让对方和自己的相处更舒服的道理,可以简单概括为换位思考。但除了换位思考,更多的是敏锐的洞察力。

他人的需求并不是那么容易被识别的,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无法识别自己适合什么、需要什么,更别提他人了。营销的技术含量在于此,人际交往的技巧也在于此。

这时候我们应该学习的就是——观察。蔡康永说他有一个爱好,就是在咖啡厅坐着,观察窗外人来人往的人群,猜想分析这个行人身上可能发生的故事。听起来很有趣吧。

忘记从哪本书上看到的说法,是说如果你想变得像某个人那样优秀,就要仔细观察他吸引你的优点,观察他开会时怎么讲话、写的文章是如何的、又是怎么样温和的解决问题,然后试着模仿他,不断思考并完善自己。

我也开始学习观察地铁上的人群、欣赏的领导的说话处理问题的方式、亲密关系中的一点不愉悦、然后不知不觉发现自己换位思考的能力有提高,很多时候对方不用说太多,只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一下,就能get到对方的意思,知道他需要的是什么,这比起之前钢铁直女的我不知道有了多大的进步。

一次次的观察不仅带来了思考,还能在思考中更加了解对方和对方的需求,这仿佛和社交关系的发展插上了小翅膀,分分钟就翱翔在更舒适更美好的社交关系之中。

这里相区分一下情商这个概念,一个人情商高并不是指圆滑世故,而是一种“能舒服做自己的同时也尽量让对方舒服”的能力,是“知世故而不世故”的通透。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