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4/4-4组-天一-Mok 2022-03-26

R:

片段4:寻找解码入口

片段来源:《精进》P134-136


寻找解码的入口

我们如果想解码,也要去寻找那条“入口”。我这里给出三个寻找入口的路径,供大家参考:

不只要去寻结论,还要去寻过程

是不是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看一本小说、一部电影,最关心的,还是那个最后的结局:男女主人公最后有没有在一起啊,反派有没有死绝啊,等等;而我们看知识型的书籍,则重点关注它呈现出了哪些结论,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其实,这样的观看方式,于解码无益。一个解码者,应该做到不只要去寻结论,还要去寻过程。即我们不仅要知道结果是什么,还要去知道这个结果是如何得来的。如果是看一部虚构作品,我们可能要去思考,目前这个结局,作者是进行了何种逻辑上、感情上的推动,使其变成了一个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结果;如果是篇议论文,我们可能要去思考,作者是使用了什么样的材料论据、通过了什么样的推理,才使其论点成立、能够把人说服。有些作品,它的过程是“显”的;有些作品,它的过程并没有明确道出,则更需要我们耗功夫去梳理,甚至就像一个侦探一样,把犯罪现场在头脑中还原出来才行。


不只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

归纳是我们的强项。厚厚一本书,读完后,我们可能会说,这本书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来代替,就是“#¥%······&*”;或者经常有人在我洋洋洒洒写完一篇答案后,也评论:“其实一句话就可以概括的东西写这么长。”当然,这样的读者,抽象思维的能力是很强的。不过这个强,既是强项,也是弱点。因为归纳必然带来信息的减损。把一本书缩减成一句话后,原本书中那么多精心的构思、精到的细节、精彩的论述,就全都扔掉了。哪怕是我们用一张思维导图把一本书的要点勾画出来,也免不了会忽略很多重要的、具有启发性的东西。所以,归纳虽是不可少的思维,但与此同时,也不能把细节和血肉完全丢掉,因为这些细节和血肉也可能是智慧的凝练。特别是一本经典作品,往往书里的每句话都有细细咀嚼的价值。对于这样的经典,我们可以用“延展”的思路去想,去假设:如果我们把它放在另一个情境中、另一个问题之下,是否仍然适用,仍然精辟有理?如果是的话,那么其实我们就发现了一个可以复用的知识或者模式。这就是读书读出真味来了。

不只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

我们去接受一个新的信息材料,总要调用我们现有知识体系中的知识去与其对比。这种对比就是一种很好的解码方法。但是我们常常只注意不同材料之间相似的部分,因为相似就意味着安全,意味着我们原有的认识无须更改和修正,其坏处就是我们的知识系统无法适应性地护展。所以我们更应关注不同。有人信奉“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可在我看来,“太阳底下尽是新鲜事”。


I:

【What】

在我青少年上学的时候,学习知识给我的感觉就是死记硬背知识点,考试通过就可以;

虽然我很贪玩,却也很努力;平时敷衍或者抄抄别人的作业,临着考试前就挑灯夜战。

我妈称这个叫“白天走四方,晚上补裤裆”,同学说我这是“临死一踹腿”。

然而总还是狗屎运,小考不行、大考突出。

于是,就觉得,学习嘛就是应付考试;不懂就就懂,也不知道怎么懂。


然而在内心很羡慕稳扎稳打的同学,佩服他们的坚持、耐心和能找到学习方法。

工作后,一如读书时的习惯,领导交待的任务面上都能做好,然而分门类和关联却不重视,也不知道怎么重视。

结果是好工作易得,但很难维持。


【Why】

为什么会很难维持成绩或者好工作呢?

根基不扎实,大多情况下作品和结果都出自突击或妙手,没有体系和可循的方法。

所以,对于任何挑战即使有意愿也没有底气。

最后错失了很多“姻缘”。


【How】

如何才能提升学习方法或者做事的方法呢?其实一脉相承;可以用下面三个步骤:

1、不只要去寻结论,还要去寻过程:

例如:彼此发生冲突时,要冷静且智慧,为什么呢?因为人在冲突中,理智脑是掉线的,情绪脑占主导地位后的本能反应是“打僵逃”,打会使冲突升级、僵让事情停摆、而逃则丢失责任且内心委屈。如何冷静且智慧?深呼吸、短暂离开现场或做能让自己平复的事情,让理智脑回归开始思考,便可以更多有利的处理事情,即得到冷静且智慧的结果。

2、不只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

例如:鼓励咨询里说:愿望、觉察、接纳和行动,愿望即意愿、想法,如何有改变的想法呢?一定是遇到事情受到触动,而必须改变的触动来自爱与恐惧;再探为什么爱、恐惧是什么,为什么恐惧,触发点是什么。(觉察也可谓看见,接纳也只理解为无条件的爱,行动也分为:脑动、身体动,感受/情绪/心理/认知在行动,可拆分再延展)

3、不只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

例如:接纳是爱,也是尊重,还可以理解为细心观察,它们之间有何不同?

接纳可以是心理或者行为上的动作;

爱可以是一种涵容的容器,也可以是行为;

尊重是一种彼此间的交流方式,也可以是行为本身;

细心观察是更多看见的基础,再看见则会带来理解和接纳。

他们之间一个关键的不同点在于:接纳、爱、尊重没有指标,不好观测,而是否细心观察则可以度量。例如:这个题做得是否正确,除了认知本身外,还有是否细心观察其中的条件,关联和自己的思考,从而得到解题路径和结果。


【Where】

适用于各类自主学习:例如,学校及家庭教育、职场、社会团体,不适用于休闲式阅读、家庭/职场易耗品采购、争吵正当时。


【A1】

Mok最近在读《精进》这本书时,还是会如往常一本书读完,找触及内心的片段、做日签;也还是会用模型去做归纳。

经过前几本书的阅读,发觉到写过的内容再调取时相对容易;

即使在写不好的情况下,还是会根据教练指导思考后先完成。

发现在写这一篇文章时,似乎多了一些延展和比较不同的思维。


反思:

1、“干就完了”这话很管用;做中练看似挺笨的,却是实在与内在发生联结;虽慢,但取出来再用时却快。

2、一个纸老虎的学霸,在真实做学渣时,其实压力小了,更容易内驱。

3、寻过程这个需要时间,脑子里没有相关知识点时,这个过程寻过还是会忘记;少量多次吧。


【A1+】

使用提升学习方法或者做事方法的三步骤,将现在的读书方法做调整如下:

1、多关注结果的推理、论据材料;在记不清脉落时,还是用致用调换成自己的框架;

2、增加关联,多揣摩适用边界


【A2】

用使用提升学习方法或者做事方法的三步骤,与爱人于今天沟通小孩幼升初是否择校事宜。

1、寻过程:表明不择校是可以的,求同存异眼里可容沙、对口学校与奶奶家近方便照应、学校虽不太好循序渐进也需孩子经历。

2、做延展:控制性强不是容纳不够,而是担心搞不定、着急;说话声音大气汹汹,是因为有些事情看不见;认知不在一个层级,听着便好不必上心。

3、较不同:以前我回避是因为害怕起冲突自己应付不了,也不想撕破脸;现在我不回避,是因为对三方利好,即使不圆满,但可以接受。

(早餐时聊是否中午去奶奶家吃饭时,已谈成)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进》4/4-4组-天一-Mok 2022-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