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前四十回杂感

简单的人碰到了复杂的书

于今年九月初识红楼,我便欣然接受了它,因为自小起就未曾完整地读过一部经典,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我是抱以虔诚之心拜读。单从其文章篇幅来看,已属一部斐然大作,细细翻看至此,其中对各色人物、景致、花卉、器物、言语等庞杂的描绘,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作者,一点儿也不为过!现将我阅读至前四十回中的一点浅见和记忆深刻的人物作以梳理与分析。

这笔法就是我的追求了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十年辛苦不寻常,曹公字字血泪,未必不敢说今日之“红学”也是揣测些许。杨澜说:对一个人最好的理解就是感同身受,然而从锦衣纨绔、富贵风流到家道中落、一贫如洗有几人能够体会?尤其对于怀着一颗富有爱的心灵,需得怎样坚强的躯壳和偌大的气力才能背负如此遭遇。

言归正传且淡淡品味。从贾雨村履新南京接手第一件要案后,小厮告知其“护官符”一说,可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是同气连枝、休戚与共的关系,我也顺着这个思路来梳理相关人物罢。

钟鸣鼎食之家的日常

贾宝玉生在富贵家,长在温柔乡,成日被一群姊妹、女佣围簇的他,怎会不“近墨者黑”呢?加之父亲贾政冷酷严厉的“教导”,贾母无底线的溺爱,在漫长的生活里,他愈加变得偏僻而乖张。林黛玉来到贾府,更是对他影响颇深,说不清是因为爱情还是怜惜,两人之间默认着这份感情,却未挑明,只是被人偶尔调侃几句,但绛珠仙子偏生多泪多愁亦多病,补天顽石恰恰柔情痴情也滥情,活脱脱一对欢喜冤家。袭人、宝钗等聪慧之人很懂做人法则和生存之道,都能够以正确的方式惹得贾府上下的疼爱,袭人作为一丫头整日伺候宝二爷,且不说两人日久生情,毕竟是他初试云雨之人,怎会轻易忘掉?也的确是有真知灼见的女儿身,曾对王夫人一番“谏言”,深得王夫人欣赏,在工资待遇上都获得倾斜照顾;宝钗是备选“才人、赞善”之职的美人坯子,有学识涵养,识得大体,经多次博弈后,就连“刀子嘴”的林黛玉也臣服于这位端庄娴雅的“冷美人”,再者,“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和镌刻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的项圈是多么匹配的一对。虽是如此,目前宝玉的种种言行透露出,喜欢黛玉更甚些,因为林妹妹还占据着他心中独属的角落———知音。如果秦可卿未早早病逝,叔媳之间又将演绎出如何缠绵的浪漫呢?宝玉还会在可卿病危的任何时候黯然神伤落簌泪,可卿也一定不会辜负宝叔叔春梦惊醒时那声“可卿救我”的深情。再是通灵宝玉,也以肉体凡胎历练,“人生在世斗不过天”,可卿可是警幻仙子的妹妹啊,你所想,神仙未必遂你愿而为。

他的学识当然算不得俗,虽然在诗社和众位姐妹相形见绌,但在“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跟随父亲同门客们起名之时可以见得,尽管贾政一直反驳谩骂,后来在元春对他的赞赏话语里也能看出,本不乐于读书学习、自绝于须眉浊物的他,却辞藻称雄,自有一种境界。

欢乐后有悲伤  相聚后有离散

闭眼静思,一个时而俊逸超群,时而疯癫痴傻的形象浮现脑海,这定不是赵姨娘和马道婆施法所致的后遗症,毕竟在见到林妹妹和宝钗时候,都问他们是否有与他同样的项圈,并为此而发疯。尽管是一块不凡的石头,上天也会镶上这样的“命运”,可见曹公写作背后是对天意的体悟和敬畏。

记忆中,史湘云进贾府比较晚些,恐只是贾母的内侄孙女,也可能是父母早亡,失去了维护亲情的桥梁,似与贾府上下的关系不是很亲密,但贾母、宝玉等人对这位“娇客”却也满怀关爱,豪爽耿直的性格,到哪里都能结交挚友,也容不下和潇湘妃子般多疑敏感的人。喜欢热闹的人自然会恋上正在享受的热闹环境,冷清久了的史大姑娘在离开贾府时也不忘嘱咐宝玉记得过些时日再叫她来。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王熙凤着实很美,也精明能干、治家有道,然而具有内在美的灵魂却是万里挑一。生活方面,这么大一个家庭,上上下下打理的井井有条,就连秦可卿病逝后,珍大爷束手无策的活儿也能揽下,她必然怀揣金刚钻,后来确实也不负众望。经济手腕非常丰富,竟将仆人工资迟发扣发以放高利贷而赚取利润,拿着官家的钱,却也对黑心钱充满渴望,仆人对这位泼辣的落魄户也是敢怒不敢言,不过这张能说会道的嘴,和着有贾母撑硬腰子,她能够摆平。感情方面,“焉知美人心,险若阱与机”,贾瑞在预谋“幽会”这位表嫂时,并没有读懂她邪恶的笑,两次骚扰未遂,终中王熙凤奸计,勒索钱款、淋浴稀粪,天大寒,他这么一个猥琐宅男,怎经得住这般待遇,即使得手,在他的笔下估计也是道“简答题”做法,直到对着“风月宝鉴”救治时,也是表嫂美若天仙的妖娆身影,淫者见淫,终为淫死。同时这件事件本身,反应了王熙凤的心狠手辣,但贾瑞之死,实属自身所害,王熙凤只是以过分的手段,对付了过分的人和行为而已,将死之际,仍陷迷途不知返,跛足道人为他敲响的“拒绝色诱、有利自身”的警钟终究成了耳旁风。王熙凤对内也常抓不懈,贾琏调戏平儿未果时抱怨的一番话透露出王熙凤自身未做好模范,还像一个醋塘子,有点“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那味儿,而“官逼民反”的结果就是贾琏最终伙同鲍二家唱了一出对台戏,虽使自己伤心伤神、鲍二家的悬梁自缢、平儿被受无辜牵连,但正如贾母所说,在旧封建社会牢笼里,三妻四妾才是常态。

红消香断有谁怜?

薛家和贾家是何关系?亲情上,薛姨妈和王夫人是亲姐妹,都来自金陵王家,王熙凤又嫁给贾琏,故宝钗称王夫人为大姨,与宝玉互为表兄妹;利益上,薛家是“珍珠如土金如铁”的皇商,和贾家同为皇家办事,其次,根据“士农工商”等次,薛家有意依仗贾家权势,从薛潘与冯渊抢妻致使对方死亡而逃往贾府之事可见一斑。一言以蔽之,两家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读至此处,对宝钗和薛潘的印象较为深刻,首先宝钗是即将迈进皇宫门槛的大美人,不论文才和举止都不会俗气,前面也已经介绍过一些她的处世之道,与奢淫暴虐、草菅人命的薛潘形成鲜明对比。生于同一家庭,但经历着不同的教育,“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依旧残害着任何阶级的家庭。对男儿的管束哪及女儿,由此导致薛潘在成人之后,依然胡作非为,不受贾府待见。纨绔子弟的骄奢淫逸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儿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人的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教材”,由此反观其父,虽未交待多少细节,与读者而言,绝不会朝着“断臂维纳斯”式的思维展开想象。

不展凌云志  枉为贾府客

既为闲谈,不得不提红楼中的闲谈“大家”刘姥姥,之所以说是“大家”,是因为落魄的刘家支使古稀年迈的姥姥两次拜访(乞怜)贾府后,竟得到丰厚馈赠,在土味十足的乡村穿上了钟鸣鼎食之家的绫罗绸缎。第一次前往贾府,十足一个乡巴佬,所见皆惊叹、所说尽招嫌,获得二十两一吊钱后,落寞归来。次年庄稼成熟之际,再不像上次“空手打秋风”,留得头茬掐的蔬菜尖儿带进府里,同是地道的“绿色无公害产品”,那贾母为何说自家的要比街上买的要好呢?实则这种认可源自刘姥姥淳朴善良的几句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吃个野菜,也算我们的穷心”。几番宴席,年迈的刘姥姥似乎支撑下来了,而且和姑娘们打成一片,深受尊敬,与上次相比如何出现1800反转?因为姥姥明白:“当自己的才华撑不起野心的时候,你就应该潜心学习,提高自己”,对这句话感悟颇为深切的她,等深谙在富贵之家的处世之道,并修炼的炉火纯青后,再次从容大胆地跨进荣国府的“高门槛”。王熙凤与鸳鸯二人本为了调节宴席间的氛围,让姥姥几次恶作剧,讨得贾母十分开心,后来才知姥姥也是知晓她们刻意而为,真是“姜还是老的辣”,从这里也能看出,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点也不假呢。技多不压人,恰逢王熙凤家大姐身体抱恙,问询一番后,用土办法轻松化解了众位焦虑,此后贾府上下另眼相看这位穷乡来的“土专家”,甚至多留一日在贾府,归去时已有了可解惆怅的银两、奢华酷派的新衣、侃侃吹嘘的谈资和令全民艳羡的人脉,这一次的拜谒可谓挽救了自身挽救了贾府。夫人、婢女们各个重金相送,是何缘由,且在后续阅读中分析。

突然的"示好"我回家后再琢磨

一部红楼未读过半,虽是浅尝辄止,却也感触良多,暂不深究复杂人际、侈谈映射几何,作一小结是为了更好地记忆。与君共享!

刺绣群花尽是愁,莫非也懂曹公忧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红楼梦》前四十回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