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栓‖微语微言化阅读(二)


#教研是一场修炼,修炼老师的专注力、倾听力、研究力、反思力、重建力。教研是一场保养,保养教师精神的容颜,也就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激情、好奇心。

教研对于课堂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改变课堂,驾驭课堂,建构课堂,实现课堂,可以产生第三个极地。

教研要扎根基层,深入学校,走进课堂。面向教师,面向课堂,面向学生。提升学校的发展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研的阵地在课堂,教研的价值在学生,教研的创新在理论。

以教研求证教研,得出课堂,以教研求证教育,得出学生。

“双点”教研,瞄准“发力点”, 聚焦“能力点”。

教研本能需要揭开理论那些神秘的面纱,而不是再用神秘的理论把它包装起来。

教研员的关键作用是变通,需要把高大上的理论研究成可实践性的课型,而不是把其再神秘。

喜欢听前沿的理论,喜欢看新颖的教学,喜欢而已。

做什么课题并不重要,因为你在执行他人的思想,留下什么课题最重要,因为那是你的思想。

解读课标新精神,解锁课程新功能,解放语文新思想,解答阅读新价值。

用理论去解读理论,得出的还是理论。用实践来验证理论,得出的那是经验。

越真实的东西,越直击基因。

越朴素的东西,越抵达本质。

越熟练的东西,越体现能力。

真实情境是生活情境,所谓情境,是与人互动的环境。

学校提升看内涵,教师提升看水平,学生提升看能力。

你参加培训就是在包装自己,你去做培训就是在解读自己。

读完一套书,走遍全世界。 阅读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看历史,阅读就是给学生搭起梯子看世界。

在复杂的取舍中寻找阅读新的能力点,重塑面向社会的阅读教学。把学科课堂化的功能,转换为学科社会化的价值。

用阅读提升能力,什么是能力?阅读力,理解力,感悟力,表达力。什么是能力点?获取信息能力,整体感知能力,形成解释能力,作出评价能力,创意运用能力。

过去,教科书是学生的社会,课堂是学生的世界。现在,社会是学生的教科书,课堂是学生的舞台。

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是学习方法,语文实践中的“听说读写”是学习策略,语文能力中的“听说读写”是学习效果。

读课文题目预测,读文章内容提问,读文前提示语、课后思考题提高阅读速度,读语文要素有目的地阅读,读语文园地综合实践。

坚持不懈作阅读的科普,最希望的是因为作科普,让阅读能力的人脉而生效。

阅读,在什么情境下,运用哪一类知识,能做什么事、解决什么问题,一个都不能少。

坚持读,就能读出味道;坚持写,就能写点东西。

阅读内化,表达提升。

敬畏阅读,贵在坚持。

大道在读,读有上策。

教研能够面向课堂,面向教师,面向学生,才能彰显教研活力。教研工作者,需要守望教育,研究教学,让教研成为教学之本,并发挥其科学价值。

如果科学和艺术的基本问题不解决,我们就会走偏:只强调科学性,教学就会陷入工具理性的泥淖,而无教学的个性,也无教师的教学风格;只强调艺术性,教学就无科学规律遵循,而偏向价值理性,甚至是随意性。只有将科学和艺术结合起来,才会有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诞生教师自己的教学主张和教学风格。

教师如何上课?课堂有顶顶重要的三个要素:目标、流程、结果。“目标”定方向;“流程”定成败;“结果”定价值。目标: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知识规律化。流程:小组是载体,小组三功能:学习组织、生活组织、精神组织。结果:反馈是载体。反馈四要求:纠错、方法、规律、变式。

链接阅读,拓展阅读,延伸阅读都与语文要素相关。写景,观察,应用文等可以是链接阅读,人物形象单元可以是链接阅读,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还可以是拓展阅读,比如搜集资料理解,丰满人物形象单元。

读写结合不仅需要加强纵向联系,建构一个符合学生习作的习作体系,还要加强横向发展,以拓展、巩固习作成功,这是习作策略。

语文教学从课堂化阅读教学转向社会化阅读教学,从注重阅读到关注能力,适应社会需要。阅读教学需要思考以下问题:1.读什么?怎么读?读的效果如何?2.到哪里?怎么走?到了没有?

语文“369”: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到哪里、怎么走、到了没有?

一篇一篇,解读统编教材,一课一课,教做教学设计!

一个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问学生的三个问题,你读懂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该怎么做?

智能作业是指参与“实践活动” ,体现课堂学科化功能。智慧课堂是指建构“开放课堂”,体现社会学科化价值。

第一课堂使用支架式教学,第二课堂使用抛锚式教学,第三课堂使用情境式教学,第四课堂使用函数式教学。

新作业,新能力,新实践。智能就是去单一化,去模式化,去分数化。训练思维,提升能力,围绕三维目标

有了任务,有了要求,才会有机会,才会有行动,落实任务需要实践,执行要求需要实践,在情境中实践,才可以提升阅读能力。

绘本阅读可以运用对比想象文本内容,文本阅读可以运用对比想象画面,运用对比,相得益彰。

深度阅读需要“一步一步踏在土泥上,打上深深的脚印”。

批判性思维不是挑错,而是体现人的独立阅读思考能力。这种智识能力,是求真实而拒绝虚假、分析辨别而不简单笼统、全面而不偏执、自信而不盲从、好学而不僵化、审慎而不武断……

小学生缺乏了过程性的积累,实践性的运用,所建造的全是空中楼阁。犹如海市蜃楼,阳光刚露脸,长风刚伸手,那便是云烟朵朵。

教案是一张纸,学案是一幅画;单篇是一张纸,多篇是一幅画;知识是一张纸,能力是一幅画;考试是一张纸,人生是一幅画。

真正的教学模式,还应具有指向性、操作性、体系性、灵活性。

因为课型已经把阅读内容的基本框架搭建完成,剩下的就是你的灵魂填充。需要把你的教学主张,融入每一个环节,实现主动式创新。

有了模式固然重要,但模式不能成为万能的,思想才是万能的。

#一个教研人能够带着思想去研究,比带着模式去研究更有方向和兴趣;一个教师能够带着思想去上课,比带着模式去上课更有底气和张力。

课程要五化:课程主题化,主题体系化,体系日常化,日常标准化,标准重复化,这样就是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了。

如果不能把单元主题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建立联系,如果不能把语文要素与精读课文的课后思考题,略读课文的文前提示语建立联系,如果不把精读课文课后思考题,略读课文的文前提示语与五个维度建立联系,那单元导语将是一句空话。

一个单元一个单元来备课,一个重点一个重点来落实,一组文章一组文章来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贵栓‖微语微言化阅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