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风故事宣讲稿一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我是肃州区融媒体中心记者丁雪梅。去年11月份,我有机会作为巾帼岗位建功典型参加了酒泉市“奋斗的我,最美的国——弘扬铁人精神,做最美巾帼奋斗者”主题宣讲。和我一起参加宣讲的有全国最美家庭、酒泉市人民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医生王敏;甘肃省劳动模范、玉门市柳河镇红旗村党支部副书记、妇联主席顾红艳;玉门油田公司老君庙采油厂603岗位长王瑞;金塔县金塔镇人民政府干部吴鑫。在市妇联组织和带领下,我们走进七个县市区和富康公司做了八场宣讲,每一场我都觉得很有收获。尤其是每到一个地方,市妇联仲主席都要讲一讲铁人的家风和经典语录,让我对铁人精神有了更清晰地认识。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我们身边的英雄,铁人的家风故事。

王进喜,1923年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巷口子村一个贫苦农民家中。虽然身材瘦小,但父母还是殷切的叫他“十斤娃”,希望他能茁壮成长,振兴家业。小时候的王进喜吃尽了生活的苦,但生性倔强的他从小就扛起了家庭重担。9岁时帮着父亲架着牛车到百里之外的酒泉送羊毛;10岁时为了挣钱给父亲治疗眼疾,他到虎狼出没、气候无常的山谷里给地主放羊;12岁时不畏强权,前去讨要被霸占的土地;13岁时从黑煤窑逃出,14岁时就去石油河坝捞油过生活····1938年,年金15岁的王进喜进入油矿当童工,住的是窑洞,吃的是稀粥和盐水辣椒,干着和成年人一样的重活,还承担着巨大的伤亡风险。然而,正是这些苦难的的经历锻造了王进喜刚毅坚韧、倔强不屈的“铁人”性格,同时也让他更加向往民主自由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王进喜成为中国第一代石油钻井工人。他兴奋地说:“是共产党、毛主席让我这个旧社会的放牛娃成了国家的主人。我要跟着党干革命、搞建设,为共产主义奋斗一生。”此时,27岁的王进喜深感没有文化很难做好工作。他从认字开始,刻苦学习文化、学习技术。“我学会一个字,就像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王进喜的这番话曾激励了很多人为建设新中国勇攀高峰,成为那一代人的记忆。

经过不懈的努力,1956年王进喜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还被提拔为钻井队长。后来,他作为石油战线的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全国群英会。当他看到因为缺少汽油,公共汽车的车顶上都“背”着一个装煤气的大包时,作为石油工人的王进喜,真切的感受到国家缺油的压力。他下定决心:作为新中国的石油工人,我必须为中国开采出更多石油。

1959年大庆油田被发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打开了,王进喜率领钻井队从西北的玉门油田赶赴东北大地。然而,等待王进喜和他的工友们的是众多难以想象的困难。这里甚至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工作中,他和工友们用人力运送钻井,靠着双手和肩膀,立起沉重的井架,用脸盆和水桶往井场端水。当开采现场突然出现井喷,危急关头,在没有水泥搅拌机的情况下,王进喜奋不顾身的用身体去搅拌水泥,最终制服了井喷。“铁人”的称呼从那一刻诞生了。带着“宁肯少活20年,也要拼命拿下大油田”的钢铁信念,王进喜带领钻井队仅用三年时间就拿下了大油田,中国从此甩掉了“贫油”的帽子。

王进喜从一名普通的石油工人成长为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成为全国闻名的“铁人”。有党的培养,人民群众的支持,还因为有一个非常好的家庭。有母亲、子女,特别是妻子王兰英的理解支持。

生活很困难,他动员全家勤俭节约渡难关,“公家的东西一分也不沾”。爱得深,要求严,是王进喜爱自己子女的特点。他在教育孩子上目标很明确:从小要爱劳动、爱学习。在他的教育影响下,五个子女个个成才,继续践行着铁人精神,为石油工业和大庆发展做出了贡献。

去年,在酒泉剧院看完秦腔现代剧《铁人王进喜》,我在观后感中写到:“在看剧的时候,其中演到兰英给王进喜做了一件马甲让他穿上,才发现他病得很重;还有小琴琴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落下了后遗症,王进喜对女儿的愧疚,我几次流下了眼泪。那是发生在建国初期的事情,距离现在并不遥远。时过境迁,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面对困难,面对挑战的时候,我们永远需要王进喜的“铁人”精神。

铁人王进喜的家风故事,今天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色家风故事宣讲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