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课堂,孩子思维流淌的港湾

最美课堂,孩子思维流淌的港湾

这个学期,我们报名参加了新世纪小学数学第十五届基地校“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与展示大赛。

我们作为景德镇市北师大版教材使用基地唯一一个团队参与了本次大赛。执教教师是李老师,我们选定的课题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的《分物游戏》。

为了配合本次大赛,学校组织了二年级老师同课异构活动。昨天听了两位年轻的老师上这节课,总体来说还行。

下面就我在课堂上所关注到的细节想表达如下几点。

首先,课堂需要临时生成。

通常我们的课堂都是按照我们的既定目标进行的,因此我们大部分老师是按照自己的教学过程按部就班的执行下去,因此在课堂推进的过程当中我们往往会忽视孩子思维闪现出来的火花。

例如,在给三只兔子分十二根萝卜的时候:一根一根的分,四次可以分完;两根两根的分两次可以分完;四根四个根的分,一次可以分完。

在两节课上出现了相同的情形,就是参加板演的孩子在说的时候,把一次可以分完说成了三次分完。“三次”不是我们老师所需要的既定答案,于是孩子在老师与同学们一声“啊”的不满声中不好意思地笑着结束本次上台演示。想必孩子有些尴尬,更有些懵逼。

事实上孩子说的不无道理。两节课都是相同的情形,这样的人还是不少的,只是我们没敢去发现。

有关这个“次”的理解是有些争议的。其实孩子说的“三次”就是分别分给三个兔子――这的确是分了三次,因此在意思表达上是没有错误的。这个时候我们老师所说的“次”和学生所说的“次”所具有的含义是不一致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孩子的表达是正确的,只是我们理解上不一致。正如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一样。

如果我们把12根萝卜分给三只兔子,四根四根的分,一次分完,那么我们就可以把每分给一个兔子四根萝卜的过程称为一个步骤,那么一次里面就含有三个步骤。换一个角度说,我们也可以把四根四根的分,一次可以分完,称为一轮可以分完。那么在一轮里面要分三次,也就是每一次将四根萝卜分给一只兔子,连续分三次分给不同的兔子。所以孩子说分三次是没有错误的。

正是因为老师们在课堂上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标往下走,于是就容易忽视孩子们思维闪现出来的火花,或者说就会容易将孩子与我们既定目标不一致的思维忽略掉,哪怕是孩子的思维闪耀出智慧的火光。因此作为老师在课堂上有必要善于发现孩子不一样的思维。毕竟孩子应该是课堂的主人。

其次,课堂需要思维流淌。课堂总结,是一节课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展现孩子一节课收获的时候。老师不要轻易包办代替,要有充分的预设,引导孩子发现关键词语。比如在这分物游戏当中我们重点是让孩子体会平均分,关键理解就是在分物的过程当中要使每一个人分得“同样多”。

只要我们相信孩子,给予适当指导,让孩子们经历一个思维历练的过程,孩子们是可以寻找出这样的重点词句的,从而给本堂课做出一个最精确的总结。那么轻而易举的呈现总结,就显得有些越俎代庖,喧宾夺主了。

在课堂当中,我们还是尽可能把时间交给孩子,让孩子思维有一个训练的过程。虽然做起来有些难度,但却可以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一个值得憧憬的追求。

最美课堂,那是孩子思维流淌的港湾。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美课堂,孩子思维流淌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