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学习 各自成长

“只要上路,总会遇到同行者”。遇到教育行走,刚开始是懵懂的状态,在提交申请材料时,有个问题是要用一句话概括你对教育行走的理解。我一时不知道该些什么,因为我并不了解。在查找资料中看到“你行你就走,你走你就行,你越行你越走,你越走你越行。”这样像绕口令一样的文学,读来好听又富有诗意。我们经过层层关卡才入围第七届教育行走公益研修营,像主持人李晓霞老师说的,正因为这份资格来之不易,才找到了尺码相同的彼此,才体现出我们对于“行走”的渴望和热情。在大家的“推动”下,我也开启了我未知的,懵懂的,好奇的或是莽撞的行走之旅。

在赴约“教育行走”前,我已了解大名鼎鼎的张文质先生,并买来他的《奶蜜盐》、《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和《孩子是父母最大的事业》等书目阅读,从中对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的学习受益匪浅。今天一睹张文质老师的风采,果真名不虚传。他以《迎接一个更复杂的教育时代》为题进行开场白,引发我们对心灵,身体,生活的回望。我们生活在不确定的时代,我们静静观察,不做判断。征召这样一群有共同教育追求的人,从彼此身上看到更好的自己。在暖场发言中,张老师把今年教育行走的主题定为“共同学习,各自成长”,我们走了很久,才遇到与我们一起出发的人。教师的成长实质上是自己的成长,但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有人助力,需要有人引领。而张文质老师和刀哥发起的民间“教育行走”就是这样一种引领,一种方向。

人称刀哥的谢云老师,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江湖”。谢老师在《2018,请允许我自甘退步》,《2019,生生不息》《2020,记忆与随想》中分享了他发自肺腑的对人生和对教育的思考。刀哥金句:偶尔做一下是事情,坚持做一下是事业。知行非易,得失由心。一个人总干事,干该干的事,干想干的事,干能干的事,总会得到成长。退到常识,退到常务,退到常态。最简单的才是最本质的,常识,常务,常态才是我们的初衷。很多时候,我们急于赶路,走着走着,就把初心忘了。借用谢老师的话“人生苦短,总得做些有意义的事,才能让它显得长一些,更长一些。如此,也才能证实,自己依然清醒明白地活着,有意义的活着,生生不息的活着。”刀哥像歌词一样的个性签名“以自身为光,照一隅是一隅。以行动为径,走一程是一程“。洒脱,亮堂,佩服!如刀哥所言,教师应是理想主义者,不需要刻意追求结果。很多时候,我们应该放下功利性,通过读写追寻生命的丰盈和厚重。

教育心理学方向的戴耘教授,像是把我带回了研究生时的课堂。他通过一个14随少女跳楼的案例,讲到父母和老师应该知道教育面对的时活生生的人。教育首先要看到人,才会有教育。我们大环境的“唯分数论”,或许已经扼杀了很多孩子应有的天性,扭曲了很多老师最初的讲台梦想。戴耘教授认为,教育起源应与“闲暇”有关,真正的教育应从“闲暇”开始。现在国家提倡的“双减”政策都让很多家长焦虑和恐慌,我们又怎么舍得给与孩子美好的“闲暇”时光?我注定改变不了什么,而我却可以更心平气和的对待我自己教室的每个生命,让教育成为慢的艺术。

我好像懂了教育行走的意义:去读更多的书,走更远的路,写更多的文字,看更多的风景,见更多的朋友,在不断行走的过程中,找到最初的自己,最棒的自己。行走,未完待续;成长,指日可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共同学习 各自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