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新网师 (895)
新网师不是一般的培训机构,而是一个有新教育实验基因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但与许多线下共同体不同的是,我们的学员沙粒化分布在全国各地,彼此缺乏共同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交集,仅仅通过课程学习时在线交流。如果没有针对性措施和办法,不容易达成共识,也就很难有共同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
【批:介绍新网师不是什么,而是什么,以及其在线的共同体特殊性。婉转提出建设这个共同体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
思:作者总是习惯从事物的反面提出新的观点。难得。】
那么,新网师是如何做得呢?效果又如何?
【批:提出具体问题,从问题入手,展开思考。
思:我一般会问“”如何做,很少思考到效果如何”】
在2009年成立的早期阶段,新网师共同体的文化非常浓郁,学员的认同度非常高。
为什么?
【批:从源头出发开始思考。按照时间进程分析自新网师诞生以来的文化特征。】
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当时的组织者每周撰写“一周观察”。这些文章起到了凝聚共识、答疑解惑、鼓励劝勉的关键作用,深受学员的喜欢。我作为讲师也曾承担写了一年。其中,许多文章收编到我出版的书籍《给青年教师的40封信》中。
后来,随着组织者的更替,“一周观察”暂停了一段时间。
【批:讲述共同体文化建设的特殊路径:一周观察以及“一周观察”的特征和其发展历程。】
2018年秋季,我开始负责新网师工作。
为了很好地彰显新网师文化,记录新网师故事,弘扬新网师榜样,诠释新网师幕后的故事。我重新开始撰写“新网师一周观察”,一直写到2020年秋季。
【批:简述2018年~2020年作者撰写一周观察的情况。与新网师早期一周观察写作相比,作者在描述一周观察和意义的选材角度显然有所不同。描述2009年一周观察的内容时,侧重于其意义和作用:凝聚共识、答疑解惑、鼓励劝勉。在描述这一时期一周观察写作情况时,重在内容的解释。
启发:同样的一件事情,在写作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从作用和意义角度切入,从内容切入,或者从方法、动机切入等。】
2020年秋,我开始到苏州大学读书,因学业繁重,难以有更多精力投入写作,所以委托给其他老师来写。一直到今天,新网师微信号每周一都会发布“一周观察”。
【批: 简介2020年秋退出一周观察写作的原因。做出每周一发布“一周观察”的解释。 】
我两年间写的文章,去年出版为专著《未来教师》。
【批:描述一周观察写作对于自己的意义,出版了一本书。】
【小结:按照时间进程,介绍了新网师一周观察的三个发展阶段:团队内部撰写,作者撰写,往事人员撰写。
启发:作者只是在纯粹客观的叙事,没有一个字的评价或感受,但读者读的却很清晰。要尽量用动词,名词,忌用形容词。要客观叙述,不要浪漫抒情。这就要求作者的用词要准确,语言要凝练。对写作者的要求更高。】
虽然我没有精力写“一周观察”,但我每天都在思考、关注和规划新网师。作为负责人,我对新网师可能是最了解的,信息也可能是最全面的。加之,我现在主要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培训。如果我不发声,许多行动背后的原因,许多人可能就不理解;许多感人的榜样,许多人可能就不知道;许多动人的故事,许多人可能就不了解;许多存在的问题,许多人可能不能及时发现。
所以,我从2020年秋季开始至今天,每天撰写几百字的“早安新网师”,发在我的朋友圈,以期望让内部学员看到,实现上述目的。
【批:介绍为了建设共同体文化,作者采取的第二条路径:撰写早安新网师,继续以随笔的方式,解释新网师文化,凝聚新网师人的共识,帮助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写作的动机、内容,发布的渠道以及目的。
启发:在内容安排上,选材角度又有侧重:
许多行动背后的原因,许多人可能就不理解;
许多感人的榜样,许多人可能就不知道;
许多动人的故事,许多人可能就不了解;
许多存在的问题,许多人可能不能及时发现。
以四个“许多”讲述了早安新网师的主要内容为
解释行动的原因,
讲述感人的榜样、动人的故事,
揭示存在的问题。
这种从不同角度思考的立体和多面性,真值得人学习,这就是专家思维的妙处,高处。】
基于此种原因,教务处孙红老师也会同步转发到学员群。不少学员深受影响,开始每天记录自己的班级、生活、学习等。甚至有的老师还从写作角度分析我写的“早安新网师”。看到自己的文字能发挥一点有益的作用,也很欣慰。
【批:讲述“早安”产生的影响,以及对此影响的自我感受。】
但我也知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即使你是温暖的阳光,也还有人觉得炽热。何况,言多必失,说多了总会有不周全之处。特别是在今天,许多聪明者都三缄其口,或者少说,甚至不说。
每天言说,对有的老师可能是启发,但对有的老师可能就是打扰。被打扰,就会感觉到烦。
【批:从对立面思考每天写的弊端以及带来的负面效应。
对立面的思考为:每个人爱好不同;言多必失。
启发:说到了我的心理,深有同感。】
但作为一个团队的组织者,就不能太爱惜自己的“羽毛”,应把团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只要有利于团队的发展,即使对个人有所影响,也应坚持去做。所以,三年来,我坚持每天写,而且,听到的似乎都是正面的反馈。当然,我也知道,没有听到,不等于没有。一直期望听到,但也一直听不到。
【批:简述面对不利的基本态度:以团队利益为重,希望听到不用声音。】
直到昨天,有一位老师在群里说,“这不适合给每个人分享”。我一看,大喜。感觉盼了许久的声音终于听到了,所以很快留言“愿闻其详”,以便我完善提高。
【批:描述听到不同声音的欣喜。】
但也感觉应该给许多新加入的老师介绍一下“早安新网师”的前因后果,前世今生,所以有了以上文字。
【批:介绍写此文的原因。】
集思才能广益,闻过应该更喜。
希望大家多提建议,多批评指正。
【批:提出希望:能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
【总批:这是一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早安新网师发展历程的叙事。
整篇叙事从为什么写作,到怎样写作,写作产生的效果。主要讲述了为了构建新网师共同体文化,一周观察写作的历史演变,早安写作的现状,既让读者了解了作者写作的动因,写作的经历,也感受到了作者为谋划布局新网师发展所费的心力,更体会到了新网师对理性发展的诉求:能听到批判的声音。
这篇早安对我最大的启发是:不要怕听到别人批评的声音,要将批判当作提升的契机;看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切入,避免总在一个圈子里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