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那么多年书,你的学习方法是有效的吗?

引言:

一位大学教授打开办公室的门,发现一位大一新生沮丧地站在门口,想要和自己聊聊为什么第一次心理学入门考试成绩那么差。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呢?自己平时上课全勤,一丝不

苟地做笔记,也看了课本,还画出了关键段落。“那你是怎么准备考试的呢?”教授问。学生回答道,复习了笔记,在里面画了重点,然后把笔记的重点和课本的重点看了好几遍,直到觉得能背得滚瓜烂熟才停下来。

都做到这个份儿上了,怎么还会在考试中得到“差”呢?不知你是否在故事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如此勤奋为什么还是差呢?因为没有找到有效的学习和记忆方法。

那什么样的学习和记忆方法才是有效的呢?今天我要介绍的这本书能给出让我们满意的答案。它就是《认知天性》。它由两位认知科学家和一位作家共同完成,4年蝉联亚马逊认知心理

学分类榜首,由樊登读书会创始人樊登老师作序推荐。全书共八个章节主要诠释了学习与记忆方式,阐明了经过研究证明的高效学习原则。能帮助你打破原有的学习误区,获取最有利于大脑的简单学习法则。

网络图片

来看看樊登老师关于学习的故事。樊登老师上中学的时候,每到学期结束时,他的同学总说他的书比脸还干净,而考试成绩却比那些记了密密麻麻笔记的同学好很多,他是怎么准备

考试的呢?他说考前会和同学互相出题考着玩;还会准备一张张很大的纸,靠自己的回忆把这学期学习的公式、重点,单词,诗词等都默写一遍。遇到想不起来的,先使劲儿想一会,最后才查书。樊登老师在中学时虽然未曾阅读过《认知天性》,但是他的学习方法却是与这本书一致的。

在书中,作者颠覆了很多传统的学习观念,比如反复阅读课本往往是白费力气;对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都能听懂就以为自己掌握了这个知识,其实是元认知造成的一种假象;最突出的一点是作者认为考试是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那我们到底该如何有效的学习呢?

网络图片

我从书中挑选了3种学习方法来进行分享,检索练习,有间隔的测试和合意困难。检索练习即自我测验,从记忆中检索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反复阅读课本,比如樊登老师考前的复习方

法。比如在你阅读书籍或者笔记时,要不时停下来,合上书本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核心概念是什么?哪些概念是我没有接触过的?它们和我已知的知识有什么联系?作为老师甚至可

以在每堂课的最后抽几分钟时间对本堂课的内容做个简单的测试,这是帮助记忆非常有效的方式。可能在我们自测的过程中,我们会因生疏回忆不起新知识而造成沮丧感。但实际上每

一次的努力回想都是加深记忆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需要经常进行这样的测试,而且要有间隔地进行测试练习。有间隔的练习意味着要不止一次地学习资料,不过两次练习中间要隔

开一段时间。新知识需要在第一次接触后隔一两天温习一遍。作为学生可以给自己建立一份自测计划,每隔一两周对所学知识进行一次自测。而对于我们平时的阅读而言,读过就忘记也是时常发生的现象。我们也可以借鉴有间隔地进行测试法,比如阅读完成后隔天再进行各种形式的输出:写书评,思维导图,视觉笔记或者社群分享等。

网络图片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碰到我们一看一听就懂就会的知识,我们通常会觉得非常开心,因为这意味这这个知识对我而言很简单,我肯定学得会学得好。但是从认知角度来讲,恰恰相

反。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越容易想起,越不容易记住。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有“合意困难”所谓“合意困难”是指在学习时故意给自己制造的麻烦和一些合理的困难。它造成了

短期学习难度的提高,但从长期来看能提升学习效果。比如老师要求学生上课时专心听讲,不记笔记,等到课后再凭借自己的回忆和理解来做笔记。课后回忆、记笔记的过程相当于在脑海中检索一遍学过的知识,与课堂上照本宣科地抄写笔记相比增加了难度,但是这种难度又没有大到无法克服,所以能起到提升学习效果和增强记忆的作用。

本书不但有学习方法的指导,更有记忆方法的介绍,比如基于轨迹记忆法,字钩法,格律法等。

在书的最后一章重点介绍了给学生、教师、职场人士和培训师的学习策略,可以说这本书适合所有想进行高效学习的学习者。

结束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万千智慧始于记忆”《认知天性》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方法更有对学习的深深思考和重新认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了那么多年书,你的学习方法是有效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