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论世学诗歌——从张养浩传》看《山坡羊·潼关怀古》与《山坡羊·骊山怀古》

在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编者选编了张养浩的两首曲《山坡羊·潼关怀古》与《山坡羊·骊山怀古》。为了更好地把握好这两首曲的思想内容。我们把它与《元史 张养浩传》一起对比阅读,来探求作者一生为国为民的情怀。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元代〕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踌躇 一作: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骊山怀古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

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

从这两首曲来看,作者都有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都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我们再联系张养浩传来进行对比阅读。张养浩高尚的思想品质就更加让人佩服,这两首曲的思想感情也更加容易理解了。

张养浩传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首毁淫祠③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选自《元史·张养浩传》,有删减)

    【注释】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②平章:元代官职,职权类似宰相。③淫祠:在正神(谷神、土神等)以外滥设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

阅读张养浩的传记,我想从他的名与字之中猜想他一生的理想。他的名字养浩,字希孟。让人联想到他父亲可能希望他成为孟子一样的圣贤,学会孟子的“善养浩然之气”。下面我再引用一下孟子原文解释一下浩然正气: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拔苗助长的这个成语我们许多人非常熟悉,但有些人可能不知道这个成语是孟子为了说明浩然之气这个道理的例子。今天我们把它对比起来看,就不难理解张养浩的思想品质(名字)与孟子思想的一贯性。孟子思想重视老百姓。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名言,张养浩的一生也是极为重视百姓,重视国家社稷的一生。这样知人论世,这两首曲的思想感情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同时这“知人论世”的理解诗歌的方法也是出自孟子。《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人论世学诗歌——从张养浩传》看《山坡羊·潼关怀古》与《山坡羊·骊山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