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学习分享-家庭教育的基石

了解孩子,看见孩子,是家庭教育的基石



1、了解孩子的三点原因

·父母了解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才能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懂得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父母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才能看见孩子的整个生命

2、常常听到一大堆这样描述孩子的词汇:拖延、磨蹭、抱怨、害羞、发脾气、撒谎、挑刺、 爱哭、挑食、叛逆等等。这些看似困难的家庭教育问题背后,都呈现出来一个点: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3、对于家庭教育而言,最重要的是培养目标确定,这样才能以终为始,让我们做家庭教育的时候方向更明确

4、父母需要先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与孩子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5、父母知道什么是孩子正常的行为,知道孩子的客观发展规律,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行为, 也才能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6、什么样的教育观最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孙云晓认为,毫无疑问一定要从儿童实际出发,尊 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个人具有的潜能。

7、怎么从儿童实际出发。

·了解孩子的适龄行为,减少不必要的担心

·了解孩子的发展任务,清晰家庭的教养方式

·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做有格局、有远见的父母

·了解孩子的性格,做到因人施教

8、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叫做打弹球实验。通过儿童在打弹球 时的行为表现,可以发现儿童在不同成长阶段对规则的认识能力。

9、0-2 岁时:在这个时候孩子并没有规则意识,只会按照自己的意识去行事。

10、2-7 岁:这个时候孩子会慢慢的模仿别人的行为,对外部的规则也会慢慢的有所注意。但是他们在玩弹球的时候并不会去关心其他人是否有规则意识,只会让自己沉迷于游戏的输赢之中。

11、7-10 岁:在这个时候孩子们有了一定的团队意识。所以他们在玩弹球的时候,会知道如何与其他成员协调来取得胜利。

12、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孩子完成每个年龄阶段生命发展的任务

13、孩子真正的起跑线,不是各种班,也不是学区房,而是父母通过学习,成长,提升的认知和格局。

14、“因材施教”的典例。

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是不是听到了指令就应该去行动呢?”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够听到了就随便实行起来?”

孔子的学生冉有问孔子:“是不是听到了指令就应该去行动呢?”孔子说:“听到了就实行起来。”

孔子的另一位学生公西华感到很奇怪,便问孔子:“子路问‘是不是听到了指令就应该去行动呢?’,您说‘有父兄在’;而冉有问您同样的问题,您却回答他说‘听到了就实行起来’。我有些不明白,为什么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答案呢?”

孔子说:“冉有做事往往畏缩不前,因此我鼓励他;子路的勇气一人抵几人,敢于作为,所 以我让他慎重。”

孔子在三千弟子中培养出了“七十二贤人”,除了他诲人不倦外,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注意因人施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15、作为妈妈,我们才是最了解孩子的那个人,所以家庭教育是最核心的教育,因为它可以真正做到因人施教。

16、妈妈究竟如何才能做到因人施教,妈妈应了解孩子的性格。

17、“性格”是一种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如优柔寡断、刚强、懦弱等,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18、性格是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定。但性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性格和气质一样,也有一定的可塑性。

19、妈妈在判别孩子的性格时一定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一时性的、偶然性的表现不能被认定为就是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只有那些经常性的、带有本质性的表现才能被认定为是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20、提到因人施教,很多妈妈都认为,因人施教就是个别教育,个别教育并不等于因人施,因人施教在本质上讲,并不在于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而在于这种教育方式是否适合于孩子。

21、了解孩子,看见孩子,是家庭教育的基石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庭教育学习分享-家庭教育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