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求与方式

日本山下英子的断舍离风靡了一时,这概念也深得我心,那束之高阁的东西,除了惹尘埃,还招蟑螂,竟比不上垃圾了,因为它还占地。

当断当离,取取舍舍,不过这终究还是在世俗的生活中精简一点而已,你看起来,依旧光鲜亮丽,背得体的包,吃合适的饭,霓虹闪烁的城市仍是光鲜的背影。

别人收拾了下家当,嘿,一万件,你笑了笑,说:“要那么多无用的东西干嘛,我就只有一千件。”看看你的家当,房子、车子、红衣服、白衣服、锅碗瓢盆,一个个,也没少。你撇撇嘴:没办法,这就是当下的基本需求啊。

人到底需求什么?提倡简朴生活的亨利·梭罗将人类的需求分为这样几部分:食物、住所、燃料、衣物。

这不就是当下人眼里的衣食住行吗,人忙活着,像陀螺一样地转着,不就是为了这么。不管是回到百万年前的原始时代,还是当下的科技文明社会,万变终究不离其中。数万年前,人类在森林里寻觅着果子,有了,那棵树上,摘下来,马上塞进嘴巴,甘甜啊。这美味,这饱腹感,和我们在厨房里,开着抽油烟机,煎炸蒸煮一个小时后吃到的感觉,该是差不多的。

终究只是方式变了。

原始时代,林子里采摘,找个洞穴挡风遮雨,饱了,躺一躺,也会发现洞上的蜘蛛在爬,外面的雨水声滴滴答,不自觉地摸摸它,脑回路里,也荡漾着愉悦吧,虽然还不会自我把这总结为愉悦,然而又有什么关系,人,终究不是为了总结表达给谁看,脑子里的感觉最为重要。就像我们无法探究这牛这蚂蚁脑子里的世界,我们也无法穿越去探索没有文字记载的人类生活。但我们相信的是:他们清晨是被阳光或雨露唤起的,声旁是鸟叫声而不是五分钟循环的闹铃响,累了的他们不等着出发,不急着打卡,不操心房贷租金。你要说他们衣食无忧吗?当然不,衣服还没有,没有就没有,食物,还在林子里,没在双门冰箱,那就去摘。自在,他们一定是自在的,凭着自己的感受去劳动去休息,不察言观色,不强颜欢笑。出门那就出门了,换个地方就换了,没有包袱,广阔天地间都行。


继而,农业时代,农民耕地播种施肥除草收获,伴随着,养一群牲口,建一所房子,看节气看风水,忙碌在春夏秋冬里,时光,化在耕了一遍又一遍的地里。农民们感叹辛苦,忙忙碌碌,然而,不得歇,歇了春天,秋天就没有收获,这生活已然一环扣了一环,哪一环都没法少,偷懒一时,说不定就丢了一世。得,拿着锄头,顶着烈日,下地去吧。看着一茬茬庄稼,计算着要交的租金,盘算着牲口的食料,任重道远。

然后,工业时代。机器更先进,分工更细致。工人们专注做一件事,厂房的流水线上,有专门订扣子的,有专门压胶的,一日一日,一年一年,一个动作, 在计件计时中重复。人类很聪明,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里有这样的数据:

一个工匠,即使竭尽所能,一天也无法独自完成一根别针,但是如果把整个工作分为18道工序,配备十多个工人,抽铁线、拉直、切断、削尖、磨平……每道工序都可以用机器设备来辅助工作,如此,一整天下来,能够做出12磅别针,相当于每人做出4800枚别针。

分工,让人类效率大大提升,高楼大厦眨眼间说起就起了。那么,人类轻松了吗?没有,机器轰鸣,工人加班是常态。分工,让人类的互相依赖更为严重。在家里,住着他人建造的房子,依赖发电厂送的电,依靠水厂输送的自来水,上街买他人种的菜,店里买无数人合作的衣服,如果离开他人,人类好像活不下去了,所谓的自食其力,就是自己不断的重复自己的工作内容,换取足够的钱,去交换他人的劳动成果。人类相互依存,就如那环环相扣的铁链条,你是其中一环而已,人家都绷得很紧,你还有办法松吗?

物质更为丰富,亦更为繁琐。同样的衣食住行,从简单的温饱,到繁琐的式样、美观、时尚、地段、品牌,等等等等,东西本身的附加值越来越多。原本,只是需要一个遮风挡雨的洞穴而已,就去找吧,大自然就有,或者自己简单搭建一个就行。然而,人类就是在复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除了遮风挡雨,还要结构,还要城市地段,还要学区,还要装修,所以房子价格节节攀升,终于成了我们很多人一辈子的负担,贷款二十年,三十年,每月勤恳工作,按时还贷,成了年轻人的生活主旋律。还谈什么自我,身处复杂的链环中,只有身不由己。

我们就是这样,建设生活,玩出花样,将生活复杂化,最终变成不是我们自己主宰的生活。多少人仰望自由的大门,却发现脚下的生活之路越来越多,走不出去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需求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