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漫画作家朱德庸说过,我们碰上的,刚好是一个物质最丰硕而精神最贫瘠的时代,每个人长大以后,肩膀上都背负庞大的未来,都在为不可预见的“幸福”拼斗着。
我们不愁吃,不愁穿,可就是缺少了该有的精神水平,所以越活越痛苦。有太多的人,都为了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拼搏,不知道何日才能苦尽甘来。
谈到“苦尽甘来”这四个字,一小部分人表示赞同,而多数人都会唏嘘感慨。前者,是因为在“苦”中获得了成功,而后者,则是劳碌多年,终究一无所得。
从“二八法则”的角度来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获得成功。20%的人可以胜出,而80%的人只能落败,沦为平凡人。这,就是大多数人的无奈。
人,一旦处于无奈的处境当中,自然就会反思,人生有什么意义,做人有什么价值,拼搏有什么必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我怀疑”。
要知道,比高山更难跨过的,是生活。在现实且残酷的生活当中,每个人都需要低下高傲的头颅,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02
一位中年父亲的心声,为了香火而苦了儿女一生,没必要。
51岁的陈先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27岁了,小儿子才15岁。望着这两个儿子,陈先生突然思考起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儿子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了,可陈先生并没有催婚,而是让他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在他看来,自己苦了一辈子,那就算了,孩子理应活得更幸福。
小儿子,刚考上了高中,也不知道天赋如何,能力如何,能不能够考上好大学。所以,陈先生唯一的希望,就是小儿子能够刻苦学习,至少头脑里面有点知识。
认识陈先生的朋友都特别疑惑,你这小儿子和大儿子,隔了12年,为什么你要生小儿子呢?
陈先生特别感慨,因为那时候不懂事,也不明白生活为了什么,所以才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不仅自己受苦了,就连孩子也从小受苦。
据说,陈先生的小儿子,从小身体就不好,三岁的时候还患过严重的肺病,根本不能激烈运动。这,让陈先生对小儿子感觉到愧疚。
如今的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看着两个儿子可以健康长大。其他的事儿,就不在乎了。哪怕是大儿子说不婚,他也很赞同,因为他不想儿子走跟他一样的道路。
03
陈先生的想法,到底正不正常呢?如果是十几年前,那我们肯定觉得不正常。而在十几年后的今天,其实还是很常见的。
年轻一代,以及中年一代,都在思考,做人如此“艰辛”,到底为了什么呢?
中年一代,由于在婚姻中经历过,也抚养着孩子长大,所以他们对于婚姻和孩子,就会感悟颇深。还有些人,会觉得带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苦了孩子。
年轻一代,由于见得多了,听得多了,而且还有一点文化,所以他们特别清楚,自己过得不好,就不要让下一代也过得不好了。
前段时间,网络上还出现了这么一个观点,爷爷奶奶为了儿女劳苦一生,父母为了儿女劳苦一生,到了第三代,依旧为了儿女而劳苦一生。这,不就是死循环吗?
这种观点,年轻人特别赞同,而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会特别不赞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思想隔阂”。当然,存在即合理。有人这么做,也是正常的情况。
随着这种观点的出现,就证明传宗接代的观念,受到了冲击,多数人都在思考“传承香火”的意义所在。
04
关于人生意义这个问题,有作家这么论述过:
如果我们自己都没有活明白,那我们又何谈过好这一生呢?过不好这一生,又哪有责任去照顾好下一代呢?没有责任去照顾下一代,天生天养,又何谈尽到父母的本分呢?
这位作家的论述,那是很有逻辑性,也很有道理的。在这个世上,有太多的人,连自己都活不明白,就希望后代可以活得幸福,这不就是荒谬吗?
上文的陈先生,他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年轻的时候不懂事,总觉得别人怎么做,自己就该怎么做,所以自己受苦了,儿子也受苦了。
人,终究会在经历中不断“反思”。这种反思,是对人生的反思,也是对生活的反思,更是对儿孙后代的反思。
有一位中产的父亲,他是这么说的:“从小我就把儿子送去不同的地方留学,见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这让我感受到一个现实,儿女没义务跟你来受苦。让他见识这个世界,感受这个世界,才是父母所要做的事。”
不论在什么时候,活着是必然的,但为了香火而苦了儿女一生,那是没有必要的。人,不仅要想到自己,还要想到子女后代的发展。这,才是做人应有的责任。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