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内在动机》 02

十行采集:

1.本书目的:利用全面的动机研究来探究自主和责任之间的关系,并且反思如何在疏离的世界中促使人们负起责任。

2.只有自主的行为能带来真实性,因为它意味着行为人要成为自身行为的创造者,也就是说,按照一个人真实的内在自我行事。

3.理解自主、真实性和自我的关键是被称为整合(integration)的心理过程。只有当引发和调节某一行为的过程与自我相整合时,该行为才会是自主的,这个人才是真实的。

4.当某人的行为带有“不得不做”而不是“选择去做”的体验时,就既不自主,也不真实。

5.我们所有人都会发现自己处在各种不同的关系中,这些关系在地位、权力或控制方面存在差异,具有一种“一上/一下”的结构,即一方处在优势地位,另一方处在劣势地位。

6.内在动机而非外在动机,才是创造、责任、健康行为以及持久改变的核心所在。外部的各种巧妙激励或者施加的压力(以及内部的压力)有时的确能使人顺从,但也将带来各种负面后果,包括滋生反抗的冲动。

7.正确的问题不是“人们如何激励他人”,而是“人们怎样才能创造条件让他人激励他们自己”。处在优势地位的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实际行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8.人们终其一生都在纠结自己是否在做自己的选择,即他们的行为究竟是自主的还是受外部因素或自身某种强大力量控制的。选择是自我决定和真实的关键。

9.主从关系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人们可以用自主和真实的方式来规范自己,也可以用控制和独裁的方式对自己施加压力和批评自己。到底采用何种方式,取决于主从矛盾的解决程度。

10.通过审视可被称作自主的行为,且探索调节这些行为的激励过程,我们已经能够详细阐述这些行为在社会背景下的原因及结果。

一行精华: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纠结自己是否在做自己的选择,选择是自我决定和真实的关键。

感受,启发,行动:

1.自主、真实性都与选择权相关联,在《反脆弱》,《思辨与立场》等很多不同学术理念的作者著述中,都提到了选择权的重要性,而本书则进一步探讨了如何能真正掌握自己的选择权。

如果不是从内在动机出发的选择,事实上并非自主选择,而是受各种各样外部因素影响之后的被动选择。所谓的“两害相权取其轻”就是典型例子。

但是人又不可能完全摆脱外部因素的影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掌握自己的选择权呢?期待作者给出有说服力的答案。

2.处在优势地位的人,对于处在劣势地位的人,具有更强的影响力。这个结论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我们要正确施加自己的影响力,给那些比我们地位更劣势的人,例如孩子,例如员工。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抵抗比我们地位优势的人在各个方面有意无意施加的影响,最大限度保持自主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内在动机》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