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持家经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四年了。父亲那一辈人,"长身体赶上了三年的自然灾害,上学时赶上了停课闹革命"。小的时候听父亲说过他们挨饿找粮食的事。家里凑钱做点小衣服手套什么的,然后带在身上去白银扒火车去宁夏中卫黄河灌区一带农村换点粮食回来补贴家里,平时粮食不够吃,就用野地里产的灰条籽代替粮食和黑面杂粮一起做馒头。在我出生后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也遇到过干旱的灾年,这种场景至今还是有些印象。爷爷奶奶有子女8人,父亲在家里是老大 ,一家人从早到晚辛苦劳动,但是由于张口吃饭的人多,家里有时候也缺少粮食,父亲小学没有毕业就离开学校开始到处讨生活补贴家里了。记得父亲曾经说过在他14岁左右的时候,当时整个国家也是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全国性的饥荒,1963年稍微恢复了一点元气。老家黑石公社里办了一个农业中学,属于半农半读性质的。父亲特别想去学校上学,但家里实在太困难,家里还有一帮嗷嗷待哺的弟妹。最后,父亲把上学的机会留给了两个叔叔。父亲给我说过,他好多次路过公社农中的大门,看着里面的校舍,听着里面的读书声,久久迈不开脚步。有一次,父亲实在忍不住对学校的留恋,在校门口大哭了一场就回来了。父亲对我们这一辈里能好学上进的晚辈特别喜欢。到我们姊妹开始上大学的那几年,父亲做生意也开始赚钱了,家里的光景也不断好转。父亲的侄子,侄女,外甥甚至远方的亲戚晚辈里只要有考上大学、中专和中师的,只要家里生活困难的, 父亲总是找机会给予接济和帮助 。所以我们晚辈里考上大学的到年节里总是喜欢到我家里来,父亲给考上学的晚辈的压岁钱总是比别人多好几倍。父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就是喜欢念书人。在这里父亲也在晚辈的身上补偿他小时候没能上学的遗憾。父亲从小对我们姊妹四人也要求特别严。父亲要求我们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学习上要好学上进,为人上要相互帮衬和谦让。这个大概就是父亲对我们最早的家训吧。父亲那一辈经历了国家战乱和建国后国家最困难的时期。有句俗话说苦难是最好的老师。苦难的经历交给了父亲要珍惜家里的一粒米,一把面,一碗水。勤俭节约,勤俭持家是父亲身体力行交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生活经验。生活困难的经历教会了父亲要自强不息,要动脑子想办法,要用自己的双手去为一家人找吃的,喝的。有时候,家里的一碗面,一把米,一碗水就是一家人活下去的希望。父亲从小对我们严格要求,要热爱劳动,劳动是改变家里贫困的唯一的希望;要勤俭节约,家里的每一把面,每一尺布都是一家人温饱的保障;要好学上进,好学上进是家业长久兴旺的基础。家里再困难,父亲对我们姊妹学习上的投入从来是有求必应。我们在上学时有啥难题,父亲总是想办法一起去解决。我从13岁上初中时就离家在学校寄宿。由于小时候体弱多病,我在外面上学时父亲总是找机会来学校找到班主任和其他老师,和班主任拉家常,找近乎,给班主任带点家里的胡麻油,和尚头面,就是想他不在时让班主任对我多照顾一些。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甚至到我去省城兰州上大学,父亲总是能找到学校,从学校的老师里找到亲戚和乡党。那个时候我很不理解父亲的这种做法,觉得有些多此一举,现在我的脑子里总是盘绕着一句话:儿行千里父母担忧。在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悉心呵护下,我们姊妹四人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考到了理想的学校,实现了跳出农门吃上公家饭的梦想。在参加工作后,我们姊妹四人继续坚持好学上进,都在城市里安了家,成为单位的骨干。我们有今天的成绩,父亲从小对我们的严格要求,父亲对我们身体力行的言传身教是最大的动力。我们今天生活幸福,家庭和睦,事业有成,也是对父母在天之灵最大的告慰。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亲的持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