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后感

这本书真的书如其名,薄薄一本,涵盖了我们大学四年里的目标与方向,通过秋叶与黄晓敏两位前辈的努力,将大学四年的学习与生活规划得一清二楚、简单明了,当然,我在看的过程中也做了不少笔记,之前老师推荐了大家微信阅读,毕竟现在的年轻人也不常阅读纸质书本,但是我发现,这种知识性的电子文稿不适合我,所以我又去买了纸质的书本,拖延症的我一学期过去了也才看了百分之三四十,后面又要期末了,于是就这样断断续续的看,看到后面都快把前面的内容给忘了,我心想,这大二都过去一半了,难道我真要等到毕业以后了吗,不行!于是趁这次寒假重新把书看了一遍,看完真是幸亏这次没拖延,当然也不禁后悔之前的拖延了。

这本书内容真的非常全,有关系未来人生的考研、考研、出国、就业、创业,有当下面临的学习和社交,也有犹豫不定的转专业,更有关系你心理和生理的爱情、友情双平衡,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等等,可以说是一家摆放有序的杂货铺,而这家杂货铺开在高中通往大学的大道上,希望大家都可以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对于我来说,看书肯定先看目录,大致浏览了目录后,发现,大多内容都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因为我一开始阅读这本书就是冲着他的第五章考研考公去的,所以这一章节也是我个人最感兴趣的。但是毕竟这本书内容是有序的,由选好专业到巩固学业到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以及不断全面发展自身,再到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每一章、每一节都是有序安排、轻重相融的,所以最后还是从头到尾阅读下来,其中我重点阅读的是第二、三、五、六章节。这本书的叙述口吻和人称都在挺有意思的,像是大头敏在对我们这些读者说话,又像是大头敏在“自言自语”,总之,该书的语言都非常口语化,简洁易懂,没有过多的华文词藻,也没有太过高大上的名词,语句流顺通畅、生动形象,这不只适合大学生,也同样适合工作中的迷茫人群,就像很多书友所说的那样,这本书并非是心灵鸡汤,而是妥妥的行动指南。

大学像是一座无形的围城,正因为它的围墙看不见,所以有很多人都不顾一切的往外跳,仿佛跳出了这大学的城墙就真的自由了,在,这种想法的刺激下,很多大学生在这四年里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因为当他们跳出去时,这无形的围墙出现了,但它不再是无形的了,看上去,这围城围住的是里面的人,实际上,是外面的人再也进不来了,毕业之后,围墙里的人都走向了更好更大的世界,而围墙外的人却永远留在了他们自认为自由的狭小的世界里。其实这围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律”,大学没有人再来管你,一切都靠我们自己,不论处于什么阶段,只有自律才能带我们通向成功的人生,而《不要等到毕业以后》所要告诉我们的就是在大学四年里我们要做到的“自律的学习”“自律的拓展”“自律的社交”,当然,不论是哪一方面,其实都可以总结为不断地学习,而学习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拖延症”“选择困难症”,比如说我,在前期准备上下足了功夫,这个前期准备呀是指资料寻找以及收藏什么的,但是正式开始时却总是拖拉,仿佛短暂的前期准备就已经耗尽了我所有的热情,所有的准备资料都被扔在收藏夹里吃灰,真的就是“一直在收藏,但行动从未开始”,而大学最应当切忌的就是“装认真”,感动的了别人却感动不了自己。除此之外,良好的学习方法也相当重要,就如我之前准备计算机二级,结果人家考的是浙江省内的,我准备的是全国的,就算准备的再认真也毫无用处呀,所以还得掌握灵活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我除了“拖延症”最应当学习的一点。

除此之外,这本书也帮助我更加了解的未来发展的几大方向,由于我不打算出国留学,所以我进大学后一开始就排除了留学的选择,而考证、考公、考研就成了最困惑我的三个路牌,我原以为三个路牌就指向三条路,所以我真的非常迷茫,别看我计算机二级没考出,现在都已经开始想自己考CPA了还真的想的挺好(自嘲),当然在导师的帮助下我知道了,其实考CPA和考研人家不冲突,而在采访毕业学姐的时候我也知道了考研和考公也不冲突,只不过最后只能二选一,所以我现在想到,可能不仅如此,考公、考研、考CPA三者都不冲突,毕竟不管怎样,咱都是为了工作呀,而在这本书了,我又更好的了解了这三者之间的异同,以及各自的好处,但其实,说到底我这么纠结这三者的选择就是因为我自认为我的能力不足,我不可能三者都抓,但其实万千大学生中肯定有人能够三者兼得,这除了靠脑瓜子,靠的就自律了,虽然到现在我们没能完全认清自己最后的选择,但是不管怎样,先将当下做好,将一些七七八八的证书给考了,把现在至少我能做的给做好,相信在这样不断的学习锻炼下,我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有自信有本事做出选择,至少到最后我不会后悔自己的大学四年,也不会后悔最终的选择!

这本书说到底人家也只是本行动指南,该怎么做人家告诉你了,至于你愿不愿意去做,做不做得好还是得靠你自己。先定个小目标吧,不要荒废这学期95%的课余时间,做有意义的事,健康生活,考出证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