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里的回味

    “有钱无钱回家过年”这是中国人自古不变的规矩,无论时代怎么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怎么变,不变的那一份对年味独特的记忆和深厚的情怀。

    “春节”即将到来,“春运”这一场华人的大迁徙,又开始了精彩的循环演绎。“春节”总是凭着它“年”的味道,让人千里传音,兴致而归。瞧,无数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又在这时间段中流动起来,我的“归心似箭”也被“春节”的强大磁场引爆。

    “年味”里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作为“中国年”的忠实粉丝,我每年必须在“年味”里流连忘返,品味一番,才觉得过瘾,才觉得人生无憾。

    最钟情的味道——餐桌上熏香的腊味。年夜饭,餐桌上没有老爸、老妈熏制的腊肉,绝对算不上过年。烟熏腊肉吃了对身体不好,大家都知道,过年时咱也打开健康饮食的壁垒,尽情享受,尽情放纵。腊猪蹄、腊耳朵、腊心舌、腊猪肝、腊香肠、腊肉••••••从不嫌多,蒸、炖、炒、煮样样都有,咸点儿、淡点儿、肥点儿、瘦点儿、干点儿、润点儿都可以,放开一切,我只管看饱、闻饱、吃饱,在满汉全席似的年夜餐桌上尽享 “腊味”的最独到。

    最眷念的味道——锦绣灿烂的烟花秀。从小到大年夜里不放一轮烟花,哪能算过年呢?礼花弹、罗马烛光、喷花、架子烟花、火箭、旋转烟花、水上烟花••••••各种各样的烟花爆竹在年三十的晚上轮番上演,热闹极了,美丽极了!小时候,爸爸温暖的大手总是握着我的小手一起举起冲天炮,将烟花冲向天穹。爸爸说,烟花冲得越高,来年我会长得更高,我仰望星空,踮起脚尖,用最挺拔的姿势放着冲天炮,认真又快乐,这是我童年最美的记忆。而今,漫天的焰火更是让我在瞬间的辉煌里寻找着如今的向往。

    最喜庆的味道——热情祥和的中国红。过年了,大街小巷没有张灯结彩的中国红,就丢失了在中国年的色彩。贴春联、叠纸盒、挂倒福、贴窗花、挂灯笼、亮彩灯••••••家家户户中国红,家家户户好运来。拉上一家人,一起到市场上寻宝。买两串红辣椒挂在客厅,买几张福字贴在门上,买几对窗花贴在玻璃上,再找红光满面的吉祥老人选出最吉祥的诗句写几幅春联,用最粘稠的自制米汤端正地贴到门框上, 系列中国红,年年好运来。

    最幸福的味道——阖家欢乐的团圆情。春节,没有亲情亲情、友情、爱情四面八方的汇集哪算过年?无论身处何方,咱中国人都得回家过年。抓紧时间和父母、孩子拥抱、唠家常,排着日程走村串户,走亲访友,亲朋好友聚集在一起,吃饭喝酒聊天,白话一年的收获,共筑舌尖上的酒文化。“你现在过得好吗?”“明年有什么打算?”“还记得那一次?”••••••永远讲不完的龙门阵,永远其乐融融的闲话家常。今年更特别,冰墩墩、雪绒绒也登上家庭剧场,为新年增添国气荣光。

    最传统的味道——扶老携幼的祭祀行。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忙碌也不能忘记在年里祭拜逝去的亲人。仔细查看老黄历,认真挑选最适合的日子与亲人一起远行祭拜亲人,上一炷香、一对烛,斟一杯酒,烧一堆纸钱,再放上一大串鞭炮,“外公外婆,外孙女来看你们了!••••••”虔诚地说一段祈语,磕几个响头,呈上最深的思恋,表达最深的感恩与祝福。

    ••••••

    “年味”永远的乡愁、永恒的追寻、永久的回味。

你可能感兴趣的:(“年味儿”里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