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差点被女婿杀死,后却夺了外孙的帝位,统一天下开启了盛世

出身显赫,年少得志

本文的主角就是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杨坚出自关中高门弘农杨氏,是东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其四世祖杨元寿被北魏任命为武川镇司马,其父杨忠跟随北周太祖宇文泰起义关西,因功赐姓普六茹氏,官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后来杨坚称帝时觉得"随"字里面有"走之旁",不吉利,于是把"走之旁"去掉,改为"隋"。)。

据隋书记载,杨坚的母亲吕氏在冯翊般若寺生下杨坚,当时,紫气弥漫厅堂。有一个从河东来的尼姑对杨坚的母亲说:“这个孩子的来历很特别,不可在凡俗中喂养。”尼姑将杨坚安置在客馆,亲自抚养。杨坚龙颜堂堂,额上有五根像柱子的印记连着头顶,目光外射,掌上有“王”字的纹理。身材上长下短,深沉而威严。北周太祖宇文泰看见杨坚后赞叹地说:“这个孩子的模样气质,不像是世上的凡人!”

杨坚家族就出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关陇贵族集团,可以说杨坚就是一枚妥妥的官二代。所以,杨坚十四岁时,京兆尹薛善征召他为功曹(相当于现在首都市长秘书)。十五岁时,他凭父亲的功勋被授散骑常侍(皇帝顾问)、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之职,封为成纪县公。十六岁时,他升骠骑大将军,加授开府。

受皇帝猜忌,如履薄冰

然而古人说的好,福兮祸之所伏,杨坚仕途前期过于春风得意,不免会遭到执政者的猜忌。

周明帝继位后,授杨坚为右小宫伯,加封大兴郡公。这时候是北周权臣宇文护把持着朝政大权,他特别忌恨杨坚,屡次想陷害他,因大将军侯伏、侯寿等救助才免于被害。

后来周武帝即位,杨坚改任左小宫伯。离京出任随州刺史,升大将军。其后杨坚父亲逝世,杨坚承袭随国公的爵位。

此时,备受皇帝信任的北周宗室齐王宇文宪对周武帝说:“普六茹坚相貌不同一般,我每次见他,都觉得不知所措。恐怕他不会居于人下,请早除掉他。”宇文宪的话还是有分量的,但是北周武帝还不敢明面杀杨坚,毕竟此时杨坚与孤独家联姻,更兼杨氏家族势力,无法轻易下手杀杨坚,所以就去问计大夫来和,来和也觉得杨坚气势不凡,但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模棱两可说一番话,让武帝不要担心,只要让他去征战就可以了。

周武帝还是不放心,请了大名鼎鼎的相士赵昭替杨坚看相,但殊不知赵昭与杨坚是好朋友,所以当面糊弄武帝说,杨坚没有大富大贵之相,最多只能做个大将军而已,不必担心。后来,周武帝的心腹大臣王轨多次对他说:“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坚有反叛的相貌。”,因此极力劝谏武帝杀掉杨坚,但周武帝较为迷信,相信赵昭的话,所以也就不听王轨的劝告。杨坚在这个时候只得深深地隐藏自己的本来面目,低调行事,自我保护。

碰巧,天妒英才,雄心勃勃的北周武帝在亲征突厥回返洛阳时,忽然病逝,儿子周宣帝宇文赟继承皇位,并且娶杨坚长女杨丽华为皇后。周宣帝即位后,杨坚凭皇后之父的身份征拜为上柱国、大司马。后来又升为大后丞、右司武,不久调任大前疑。

杨坚的官职和威望越来越高,女婿也就是皇帝宇文赟对杨坚的疑心更大,他曾直言不讳地对杨皇后说过:"我一定要消灭你们全家",并命内侍在皇宫埋伏杀手,再三叮嘱说:“只要杨坚有一点无礼声色,即杀之!”然后他把杨坚召进皇宫,议论政事。幸好杨坚心中早有准备,不管皇帝怎样讲,杨坚都神色自若,皇帝最终没有找到下手的接口,杨坚在这场鸿门宴中死里逃生。

这之后杨坚想出了"两全"之策,通过内史上大夫郑译向宇文赟透露出自己久有出藩之意。这正合宇文赟的心意,当即任命他为亳州总管,这样宇文赟放心了。

杨坚将任亳州总管时,庞晃劝他就此起兵,建立帝王之业,杨坚握着庞晃的手说:“时机还不成熟啊。”至此,杨坚开始有了取周自代的想法。

辅佐外孙,平定叛乱

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女婿宇文赟是皇家世袭之君,不问朝政,沉溺酒色,荒淫无度的生活使他年仅22岁就丧命。他的儿子也即是杨坚的外孙周静帝即位时,年龄幼小,不能亲理朝政,北周王朝出现权力真空。托孤大臣郑译、刘昉等以为杨坚是皇后之父,是众望所归,于是假造诏书,召杨坚入朝总理朝政,统领朝廷内外的军队。

杨坚担心宇文氏在藩国的王爷在地方发动叛乱,于是找借口征召诸王入京。此时,杨坚掌握中枢和禁军,把持着朝政,三总管之乱也在这时爆发,他们分别是相州总管尉迟迥、郧州总管司马消难和益州总管王谦。好不容易统一的北方大地再一次面临陷入割据混战的局面,好在杨坚力挽狂澜,在一些朝廷重臣如李穆、于翼等支持下,他派出老将韦孝宽,并大胆启用高颎、杨素等人,出动大军顺利平定了叛乱。

在三总管之乱前,其实杨坚还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巩固自己的地位,削弱北周宗室的实力才能称帝,但是经过三总管之乱后,所有反对杨坚的地方实力派几乎被消灭殆尽,反而加速了杨坚称帝的步伐,接着他罗织罪名先后杀掉了那些对他有威胁的宇文宗室,又拉拢北周旧臣,为他改朝换代铺平道路。

很快,杨坚由隋国公晋封隋王,周静帝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后受天命,夺了外孙的皇位,建立隋朝。

灭西梁、南陈,统一天下

杨坚登上皇位之后,统一天下的对手只剩下位于江陵一隅之地的西梁和南方的陈朝。开皇七年,杨坚征召西梁后主萧琮入朝并宣布废掉他,西梁亡。

开皇八年,杨坚命杨广率领五十多万人的大军,自水、陆两路向陈朝发起总攻。第二年,南朝的最后一个朝廷——陈朝宣告灭亡。不久,后来杨坚派使臣安抚岭南,岭南诸州悉为隋地。至此,天下一统。

杨坚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中国的又一次统一,将中国重新置于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治理之下,他外御强敌突厥、契丹,使琉球群岛归降(连后世盛唐也没有完全恢复隋朝的国土面积)。

开皇之治,开启盛世

统一全国后,杨坚励精图治,制定了一系列安民富国的政策,让隋朝迅速强大繁荣起来。

政治方面,杨坚将被改成鲜卑姓的汉人大臣以及府兵将领、府兵恢复汉姓,结束了北周的鲜卑化政策,并继续推行其他汉化政策,进一步实现了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另外,杨坚废除九品中正制,改为五省六曹制,后改称五省六部制,是为唐代三省六部制之蓝图,该制度并一直沿用到清朝。

军事上,杨坚改变府兵制初设时,兵农分离情况。转变为和平时期府兵耕地种田,并在将军领导下进行日常训练;战争发生时,由朝廷另派将领聚集各地府兵出征的“兵农合一”的制度。

经济上,鉴于五胡乱华以来南北分裂之久,民生困苦,国库空虚。故自隋朝统一天下后,杨坚即以富国为首要目标。他推行轻徭薄赋政策,在确保国家赋税收入之同时,稳定民生。他又进行全国人口大埔村,并推行输籍法,以增加国家税收,改善经济。

加上隋代以关中作为本位,关中粮食短缺,需依赖关东漕运接济,故杨坚于洛州等地设立常平仓等官仓,贮存关东运来粮食,建广通渠,便利关中漕运。又于民间设义仓,人民捐纳粮食以防凶年。

在地方行政方面,文帝鉴于南北朝政区划分繁杂随意,地方行政交错混乱,支出庞大,杨坚尽罢诸郡,实行州县二级制,使国家地方行政渐上轨道。

此外,杨坚安定政治,关陇集团的支持功不可没。汉人如郑译、刘昉、高颎等名臣有助推动国策。杨坚亦因前朝酷刑甚多,影响民生,故命苏威等人编纂《开皇律》,修订刑律,订立国家刑法,使人民有法可守,又减省刑罚,以示隋朝宽大治民。

在澄清吏治方面,杨坚得国以来,励精图治,兼且天资刻薄,自不容贪污枉法之行为存在。吏治之整肃,不仅上裕国库,下纾民困。

同时,杨坚开了科举制度之先河,他即位后,废除了以前选官用的九品中正制,选官不问门第。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明经等科的考试,合格者录用为官。

科举制度顺应了历代庶族地主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的要求,使他们忠心拥戴中央政府,有利于选拔人才,对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巩固起了积极的作用。这一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留存长达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期才废除,

通过以上一系列创新又切合当时国情的执政措施,隋朝开皇年间,全国安宁,编户大增,仓储丰实,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呈现空前繁荣景象,史家称之为"开皇之治"。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参考文献:

1、隋书

2、资治通鉴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差点被女婿杀死,后却夺了外孙的帝位,统一天下开启了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