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323七月+2020年12周+和学习的关系

图片发自App

看知行生早报,学姐们谈到和学习的关系,深有感触,梳理一下我求学二十年来和学习的关系。

从小到大,学习似乎没让父母操心过,家在农村,父母忙着干活,每天早上,我会早早起床,帮家里挑满水缸,扯一篮子猪草,或者出去菜园子把该摘的菜摘了,才能背着妈妈做的小书包去上学。记忆最深刻的是踩着露水去摘黄花菜,还有豆角,这菜可娇气了,错过了就老去,口感没那么好。

小学是在村里上的,老师也是村里的叔伯长辈,上半年的课间十分钟经常帮他们摘茶叶来着,农忙的时候放学后还要去帮忙割稻子(插秧割稻我是一把好手),反正不像现在这样规规矩矩上学。小伙伴的父母都在外忙农活,也不像现在的父母天天对娃耳提面命要好好学习,要辅导作业,那时候读书全靠自觉,很多父母的想法也只是为了孩子会写自己名字,想摘除文盲的帽子,我很多女同学初中没毕业就被家里安排,或打工,或嫁人。妈妈家境很好,外公是一学校校长,从小她一直在我耳边念叨要好好读书,要考大学,因为各种原因她没有去参加高考一直是个遗憾。所以,我比其他小伙伴读书要认真也要刻苦,说不清学习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父母?是为了走出那个小山村?我不得而知,现在回忆起来,那时只想看到父母开心的笑容,想给他们长脸,看着他们期盼的目光不忍辜负。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高中,带着父母的期盼,浑浑噩噩的读书,学习说不上是一件多么愉悦的事,更多的是责任感。

上了大学,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也是特别难学的理科专业,为了不挂科,开始钻研老师的出题方式,研究上课讲过的重点并做好笔记,在大部分同学沉迷游戏或者网络的那个年代,我简直是一股清流啊,轻而易举的就让我获得了奖学金,现在看来,如果他们努力起来,估计也没我什么事了。

这时候的学习也不能叫学习,只是被动的接受,一股脑的接受老师塞进来的知识,并且是强迫自己记住,因为并不感兴趣,甚至很害怕,常常是,考完某门科目我能瞬间忘记这科目学了啥。

这时候我感兴趣的是去图书馆看各种杂书,看起来无用,也记不住多少,还消耗了大量时间,现在回过头来看,幸亏当时看的杂书,这么多年,给我很多不好的情绪提供了出口,就像那些堆积在树根下的落叶,看起来无用,但风吹日晒,日积月累,会化作肥料滋养大树。闲书于我而言也是一样,说不上哪里好,一时半会也用不上,但我却被深深滋养着。

也因此,这么多年,我一直在追寻,我究竟喜欢学啥?我安身立命的本领是什么?能让我激发主动性去学的东西是什么?有什么是我能传承下去的?

直到我生了大宝,我才发现我的学习有了奔头,就像老师说的,伴随着孩子的出生,妈妈也出生了。我想成为一个更好的妈妈,于是开始看各种育儿的书,学习各种中医保健知识(不分门派,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并把学习所得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方子管用,有些并没有效果,我知道是自己只学到皮毛并没有领悟的结果,想更深一步的加强这两方面的学习,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自己对时间的管理上,推进一直踌躇不前。

直到2018年,也是缘分,我遇到妈妈哲学,我深深的被老师的力量、还有智慧所吸引,就像一道光,照进了我的内心深处。我看她写的微博,还有书,去广州参加讲座,在分站群和恋笔群当志愿者,我一步步的靠近她,今年终于成为她的学生,多么美好,我找到了这一生要学习的方向,找到了一个庞大稳固的学习共同体。我觉得自己也是学习型人格的人,我相信自己有长而稳的成长能力,在共同体的熏陶下,我相信自己会成为全然的自己,我相信自己有照亮他人的力量。

就这样,我要跟着老师,走在终身学习的路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Do.323七月+2020年12周+和学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