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一章:三家分晋

今天我们开始介绍资治通鉴的第一章:韩赵魏三家分晋。首先说一下晋国,晋国存在的时间从公元前1033年到公元前403年,共计630年的历史,经历42任国君,第一任君主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叫唐叔虞,可以说晋国是根正苗红,老牌的诸侯国,但到了第33任国君晋平公开始,国内清族势力不断增大,已经开始威胁国君的统治,最著名的六清:韩氏、赵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其中以智氏势力最大,智氏的始祖是智庄子:荀首,荀首是晋国第21任国君晋献公托孤重臣,荀息的孙子。第29任国君晋成公把智这块土地封给了荀氏,所以荀氏后来也叫智氏。而范氏和中行氏在第36任国君晋定公时期因为内斗、造反,逃到了齐国,所以后来的三家分晋跟他们也没什么直接联系。

智氏的第三任领袖智襄子:智瑶,人称智伯,是本章的主角之一。当年他的父亲智申,准备立这个智瑶为继承人。家族中有一个叫智果的人就劝智申:“说你立智瑶不如立另外一个儿子智宵。虽然智瑶很厉害:技艺超群,能言善辩,但唯独有一个致命的缺点:无仁德之心,如果立智瑶为后,智氏必有灭门之灾。”但智申不同意。智果一看这个情况赶紧向国家申请改姓,改为辅氏,脱离了智氏家族,因为怕将来灭族把自己也卷进去,可以说非常有远见。

与此同时,赵氏的领袖赵简子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序。赵简子不知道选谁当继承人会更好,于是他就把自己整理的人生格言刻写在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并告诉他们:一定要记住竹简上这些话。时间一晃过了三年,赵简子把两个儿子叫过来,询问他们竹简上的内容。大儿子伯鲁没记住,他的竹简早就丢了。赵简子又问小儿子无序,无序立即从袖子里抽出竹简,开始有感情的背诵全文。赵简子一看:呀,不错不错,便立无序为继承人,这就是后来的赵襄子。并嘱咐赵襄子说:“晋国如果以后爆发祸乱,一定要以晋阳城作为依靠。”

到了第38任国君晋哀公时期,智宣子去世,智瑶继位了。有一次他与韩氏、魏氏的两位老大:韩康子和魏环子,一起搞团建,吃饭,在酒桌上智瑶就戏弄韩康子,又羞辱了他的国相:段规。智瑶的大臣智国听说后,就告诫他说道:“主公,您这样侮辱他们,一定要防止他们报复,不然灾祸就不远了”此时智瑶说了这样一句话:【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非常的狂妄,只有我向别人发难,谁敢找我挑事儿!智国又劝他:“一个人如果经常犯错,别人的怨恨往往不会表现出来,一定要提前防备【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说贤德的人要在平时谨小慎微,才能避免招来大祸。你在一次饭局上就得罪了人家的国君和国相,这还了得!蚂蚁和蚊子都能害人,何况是这些有权势的人呢!”智瑶依然不听,而且过了一段时间他竟然向韩康子索取土地。韩康子本来不想给,但国相段规说:“智瑶这个人,看重利益又狂妄任性,不给的话,他就会出兵攻打我们,不如把地给他。让他把取得土地当作习以为常的事,那他肯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他必定出兵攻打,到时候我们可以见机行事。”韩康子一听同意了,便把一块非常大的土地送给智瑶。智瑶很高兴,又向魏环子要土地。魏桓子也想不给,他的大臣任章也跟他说了一番话:【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如果你想打败对方,必须先帮助他。你想攻取对方,必须先给与他。咱们把土地给他,放纵他的骄傲,让他再向别人索要土地。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所有人团结起来一起对付他,智氏的命就不长了!魏环子同意了,也给了智瑶一块非常大的土地。 智瑶果然又向赵襄子索取土地。赵襄子是一口回绝。智瑶生气了,联合韩、魏攻打赵襄子。赵襄子打不过就要走,去哪呢?他想起了父亲的叮嘱去了晋阳,就是今天的太原。智瑶联军就包围了晋阳,决堤引水,淹了晋阳城。有一天智瑶出去巡查,看着大水围城,说: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亡人之国!非常得意。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魏环子和韩康子一交流眼神,吓了一身冷汗,因为他们两家的首都也都挨着河,你智瑶会不会也把我们的都城给淹了呢?这时有一个谋士叫吃疵对智瑶说:“韩、魏肯定要叛变了,我们联合攻打赵氏,共同瓜分赵的土地,现在马上就要成功了,但韩、魏不高兴反而担忧,这不是想叛变又是什么呢?”但智瑶不听。吃疵就借机去出使齐国,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此时赵囊子派一个手下:张孟谈,偷偷来会见韩、魏,他说:“我听说唇亡则齿寒。智瑶贪得无厌,赵氏灭亡以后,就该轮到你们韩、魏了。”这话正说到两家的痛点上,于是韩、魏便与赵襄子密谋决开堤坝,放水淹了智瑶的军队。智瑶被杀,三家分了智氏的土地。这时候智瑶虽然死了,但有一个人却发誓要为智瑶报仇,这个是谁呢?关注我,看下章:豫让刺杀赵襄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治通鉴》第一章:三家分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