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 调啸词 渔父

苏辙调啸词渔父  

渔父,渔父,水上微风细雨。青蓑黄箬裳衣,红酒白鱼暮归。暮归、暮归,归暮,长笛一声何处。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自号颍滨遗老。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与兄苏轼同及进士第,累官至翰林学士门下侍郎。自绍圣后,以言忤旨,屡遭贬谪,降居许州致仕。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为文以策论见长,工诗,亦能词。有《栾城集》五十卷。词存四首。


鉴赏:《调啸词》是《古调笑》的别体。作者在题下自称“效韦苏州”。韦苏州就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曾作词:“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这首词在《韦苏州集》中作《调啸词》,而在《全唐诗》作《调笑令》。苏辙此词是仿效其体,然而格式上略有变化。


这首词写江上渔父恬淡闲适的生活。渔父在古诗词中的形象往往是被士大夫化了的,象征的是文人墨客们对于隐逸生活的理想。“渔父,渔父,水上微风细雨”,这是总写渔父的生活。渔父终日穿行于斜风细雨当中,何其快活!“青蓑黄箬裳衣,红酒白鱼暮归”,这两句则具体描述渔父的生活情景。前句写他的衣着,后句写他钓鱼饮酒的情景。“青蓑黄箬”与“红酒白鱼”对仗,互相映照,暗含着高雅的情趣。以上数句突出的是渔父闲淡自适的形象,对渔父这一生动形象的刻画不禁令我们想到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两首词笔下的渔父形象殊无二致。


“暮归,暮归,归暮,长笛一声何处”,这是写渔父归家后的另一种生活情景,并上升到对渔父精神层面的叙述:他披着暮色回到家后,吹起了长笛,自我消遣。词人通过对渔父生活及精神状态的描写,使得渔父的形象更为丰满。


你可能感兴趣的:(苏辙 调啸词 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