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亲情的若即若离

风起云涌的九十年代,很多传统价值观开始被质疑、颠覆,非主流的人物让人印象深刻,说说他们,有助于思考人生,理解亲情的合理姿态。

第一位杭州姑娘,家境中上,酷爱穿戴,各种款式鞋充满鞋柜,个性直爽随性,同事朋友都爱与她一起玩,她并不怎么在乎男人,恋爱到三十出头时,家里人坐不住了,要求她结婚,平时听她说长辈基本随她的,单这事与她扛上了,于是她“正儿八经”地选定了未婚夫,办了酒席,父母都很高兴以为事情了了,私下里她与我们说,她压根就没领结婚证,在她完全认定这个男人前,也不打算要孩子。在我们共事的几年里,男人对她很好,与正常夫妻没啥区别,却也没见她着急把证去办了。精神状态的自由,都觉得她比我们放得开,把生活过成了自己的。

第二位杭州同事与前一位年龄差不多,也是未婚状态,从亲情角度却是另外一种方式,做财务,能力与人缘都不错,单纯开朗,但偶尔出差,她压力却很大,害怕自己出杭州后搞不定。从小到大,父母宠爱独生女的她,捧在手心里怕化了,彼此形成了共生关系,她说冬天天冷她就不起床,家人把饭菜端到她床前,有人介绍对象,她无意识地会与父亲的照顾比较,总不能满意,于是就拖着了。我有时会想,该(分)离未离的亲情,没有你情我愿那么简单,未来要面对的心理困境将会很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亲情的若即若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