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的智慧

选自书中的插图


说起狼,我们总会想到“凶狠”、“狡猾”,“披着羊皮的狼”,有歌唱道:

爱会像头饿狼,嘴巴似极甜,假使走近玩玩它凶相便呈现。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有一个路人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感觉到肩膀上搭了两个爪子。他马上意识到是狼,如果回头,必然会被狼咬住咽喉。于是他转身往相反的方向走,硬是拖着那头狼走了30里地,那头狼也被活活冻僵了,这才捡回了一条命。这个故事给狼的评价是:狡猾。

企业提倡“狼性文化”,百度了一下:它是一种带有野性的拼搏精神。狼其性也:野、残、贪、暴。

狼留给我们的印象,总归是不太好。

然而,《狼的智慧》这本书,却刷新了我们对狼的认知。作者在这本书写道:在漫长的生命进化史上,有一种动物与人最为相像,它不是黑猩猩,也不是猿或猴,而是狼。

“它们会因爱人去世而心碎,也会为寻找未来而奔走远方,他们会思考会做梦,会交流会制定计划,爱家人负起该负的责任,不轻言放弃,热爱嬉戏……”

曾经看了一段关于狼的纪录片,开篇提到,有一只头狼死了,它的伴侣,那头母狼,也咬了毒饵自尽。

这本书的作者,曾经是一名律师,最终追寻自己的热爱,通过了头狼的面试,成为一名狼的研究者,在美国的黄石公园研究野狼25年。让我们以狼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个世界。


一、“家”是狼群的生活主题和活着的全部意义

为了家人,野狼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

在书中作者讲述道,有一头刚分娩的母狼,遭遇到了另外一个狼家族的攻击。这只母狼为了避免小狼幼崽遭到伤害,引诱狼群跑离了山谷。而它另一个两岁的最擅长奔跑女儿,将这些狼群引向了另外一边,并成功地摆脱了追击,救了这头母狼和那些幼崽。


狼群成员之间稳定的家庭关系是依靠大量的仪式行为来保证的。


仪式感,是中国的家庭中必不可少的。比如周末家庭聚餐,春节和中秋家庭团圆,婚礼,生日会,同学会,同乡会……


二、狼的家庭教育


让小狼学习承担自然后果。

书中讲述了一个故事,有一只贪玩的小狼,跟着队伍慢腾腾地走在后面,东跑跑西看看。当它掉队的时候,狼群会停下来等它赶上。但几经折腾后狼群就径自往前走了,把小狼甩在了后面。小狼害怕地大叫,希望大家仍然能等它。但叫声已经不管用了。一直到晚上,小狼才赶上了队伍。从此它再也不敢随意脱离狼群了。

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而不是唠唠叨叨,甚至责骂惩罚。这是智慧父母。实际上很多父母做不到,“狼妈”这一称呼显然并不恰当。


“与许多人类父母不同,狼群的大家长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意见从来都是统一的。”

在这一点上,狼群显得比许多人类的父母都聪明。


三、每一只狼都活成“如其所是”的样子


狼群中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岗位,但从事什么岗位,不是由狼群的大家长或者头狼来决定,而是。年轻的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地了解到自己的长处所在。所以狼群中,既有步伐矫健的追击手负责狩猎,也有身强力壮的大块头负责在积雪天领路,更少不了耐心细腻的成员担任保姆的角色。


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做自己”吗?从“如其所有”到“如其所是”,不正是我们倾尽一生去追求的吗?为此,我们不断地刷新对自己的认知,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主动掌控自己的人生。

而实际上,许多父母安排好了孩子的“人生,”择校,选择热门专业,选择赚钱多的、稳定的职业,甚至伴侣,都是父母安排好了。

大学时的一位女孩,总是把“我妈说”挂在嘴边。她的每一件衣服都是妈妈挑的,她很听妈妈的话,即使觉得妈妈买的衣服不好看,也会照穿,因为是妈妈买的。毕业后,回到了妈妈所在的单位工作。对于她选择的男友,因为在异地,就只好告吹了。她现在的先生,是同一个单位的。必然也经过了妈妈的挑选。这个女孩,一直在同一个单位从事同一份工作。

这位女孩,骨子里比较叛逆。但是,回到了妈妈的身边,依然做回了妈妈的“乖孩子”。

《肖申克的救赎》中说到:当你剥夺了某人的自由,教他如何在牢里生存后,他似乎就失去了多面思考的能力。

在狼群中,幼狼也需要父母的指引。而作为孩子们的榜样,父母会示范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它们会充满爱意地照顾自己的孩子。头狼与小狼们玩摔跤,并最爱做假装被打败的游戏,让小狼们享受征服比自己大的动物后的感觉,这种自信是猎手所必备的。

培养孩子的自信,人类有多少父母做到了呢?

作者在第一章中,总结了成功狼群的三大支柱:团结协作,以家庭利益为核心;仪式活动,持续的沟通和融合;强大的领导力。

这才是真正的狼性文化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狼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