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今年年初我给自己定的读书目标是要读30本书,我一直为了这个目标在追赶速度,目前已经读到第7本了,但是我却发现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读书的数量,是一种计数器思维,并不可取。

计数器思维是L先生公众号里的一个概念,意思就是很多时候我们喜欢追求达到某个数量,比如规定今天读书要看50页,这个月要减肥10斤,每天要记20个单词等等。往往在追求数量的时候,却忘了自己真正要做这件事的目的了。

L先生说这样的量化目标,实质上是一种「降维」的做法。它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而是通过把问题简单化、平面化,让你产生一种「解决了问题」的错觉而已。

这个我相信大家都有过相同的感受吧,比如今天规定看50页书,我们就会把这个目标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打开书就会拼命的看,即使有需要思考的地方估计也很难让自己停下来,结果是看完这本书后什么都没学到。

还有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喜欢给自己规定今天要写多少字,在写的过程中会努力达到字的数量,各种生搬硬套,只要把字凑齐了就完成任务了,最后写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不敢看。

L先生是这样说的:真正重要的、关键的、有价值的东西,其实就是你思考和咀嚼的过程 —— 这才是你从「读书」这件事里面能得到的收获。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注重思考的过程,比如在书中看到一个精彩的点或者有共鸣的地方,可以停下来结合自己的经验咀嚼和思考一下,又或者是读到一处特别复杂的、需要认真思考的内容,可以停下来反复揣摩。

所以知道为什么我们在学习中总是学不到东西的原因了吧,就是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总是在贪多求快,缺乏对知识的思考和加工。

就因为今年要看完30本书,刚开始为了追求进度,基本每本书只看了一遍,而且每一次都想要快一点看完。但是最近我看了《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这本书,发现这本书讲的非常好,读一遍不过瘾,又读了一遍,并且还做了笔记,看第二遍的时候印象明显更深了,感觉第一遍确实没看进去什么东西。

所以我不再要求自己读30本书了,读几本算几本吧,哪怕今天只看了一页书,只学到了一个知识点,都没有关系,只要能把这个知识点付诸于实践就是一个不错的收获了。

分享剽悍一只猫文章里写的一段话:很多人读书,喜欢贪多求快,这是人性使然,而你却很不一样——拿到一本经典,能做到至少读十遍并讲十遍,时间一久,你的输入和输出能力自然就会远超常人。

书不在于读的多,而在于读精。我建议大家好书一定要反复读,包括课程也是,每一次学习都会有新的启发,只有真正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才能为己所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真正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