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备好工具箱,词汇语法在上层

谈天说地,有“贝”而来。光影之间,方晓冷暖。大家好,我是天贝兄~

本想着国庆假期可以关闭自己生物钟的闹铃,没成想却总有一个干净响亮的声音催我起床。看来决定我们假期能否睡得自然醒的关键,不是我自己的生物钟,而是小朋友刚刚形成却已经准时准点的生物钟。

昨天提到了金句修炼的四个法则,总感觉遗漏了什么东西。今早起来,昏昏沉沉,一时也没找到被打断的思绪。

直到午后,一切归于平静,我终于有时间独处一会,试着寻找一下昨日那断了线的思想风筝,试图发现昨天遗漏的内容和想法。

原来,是我在网课上知晓的写作金句修炼法则,与我正在读的一本书上的内容产生了些许矛盾,这才导致我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地产生了自我质疑。

这本书是享有“惊悚小说之王”的通俗小说大师斯蒂芬·金的写作指导书,通常被翻译为《写作这回事》,总感觉应该加上“儿化音”,听起来更加顺溜。

对于最畅销的恐怖小说之王,斯蒂芬·金是当今世界读者最多,声名最大的美国小说家之一。

对于最畅销的恐怖小说之王,斯蒂芬·金是当今世界读者最多,声名最大的美国小说家之一。《肖申克的救赎》便是他杰作作品中的杰出代表。

对于他来说,写作确实也就“那么回事儿”,甚至于不过是一件小事。

这本书既有他自己的童年回忆和创作记忆,有各种新奇有趣却也真实存在的故事、趣闻,也有对于写作之人在写作方法、写作思路、写作准备等各个方面上的启发与指导。

史蒂芬·金在书中提到要写作者需要准备一个工具箱,当然这并不是说要真的准备一个盛放工具用具的箱子,而是在着手写作之前,进行一下准备工作。

“把词汇放在你工具箱的最上层,不用特地去改进它。写作真正最糟糕的做法之一就是粉饰语汇,也许因为你对自己用的小短词感到有些羞愧,所以找些大词来代替。”

斯蒂芬·金认为,在使用词汇构成完整句子的时候,不要过分犹豫,也不要过度修饰辞藻,没有必要非要找到一些大词或者美词,而是应该有话直说。

他还强调,“用词的第一条规矩是用你想到的第一个词,只要这个词适宜并且生动即可。”

因为,如果我们总在思索,犹豫不决,那么就会在再三思考与自我寻找后发现另外一个与之相近的词汇,这是一定发生的结果。

但是,问题在于这个经过了思考、认证甚至于比对之后的词汇,真的就是最好的或者是更好的哪一个吗?并不一定。

也许这个词并没有第一时间想到的那个词意思准确、情感饱满,因为有时候第一选择、第一印象,才是最贴合情感诉求和思想观念的。(这是我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也许并不准确,并不到位。)

斯蒂芬·金之所以提出这个不同的想法,大概是因为相比于词汇和句子表层层面上的华丽、工整,他更在乎词句的准确描述和情感真诚。

正如他在书中所言,“你总会听到这样的说法,‘这个我实在无法形容’,或者‘我不是这个意思’。想想多少次你也曾这么说,说的时候常常或多或少带些挫败感。”

也就是说,一个词汇只是某一个意思的其中一个代表,写作水平再高、词汇量再丰富,有时也无法通过一两个词汇和句子传达出自己全部的思想情感。与其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地打磨语句,倒不如把自己真正想说的意思表达清楚,这样就足够了。

除了要把词汇放在“工具箱”的最上层,语法也需要放在最上层,然后第二层放风格要素和段落,第三层则是写作者的勇气。

斯蒂芬·金会每天坚持写10页纸的内容,大概2000字左右。有时候10页纸很快就写完了,有时候临近傍晚还在努力坚持。但无论是否有写作状态,他都要保证自己完成当天的写作目标,也许这便是写作者勇气和毅力的冰山一角。

想到这里,我似乎有些明白了。斯蒂芬·金并不是极力反对打磨金句和修饰词汇,而是希望我们通过持续的写作练习和思考、反思,逐渐从重视词汇和语法的调整美化过渡到准确把握文章段落的整体布局和规划,逐渐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特色,并不断坚持下去,用自己的勇气意志和不懈努力,不断超越自己现有的写作能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写作之路和创作之光。

对我来说,我也的确是在逐渐确定和巩固自己的写作勇气,让这一时的勇气孕育出一世的志气,让此时的坚持成为通向未来的指路牌,坚持写作,坚持读书,坚定思考,坚守初心,有了这些指引前行的光芒与力量,这一路的征程必然不会寂寞,也必然不再彷徨。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和老妈的亲情提供

云淡风轻闲暇处,正是交心会友时。这里有影视作品中人生百态的理性分析;有足球世界中绿茵情怀的应心之言;有美好生活中情感交流的真切感悟;有个人成长中前行力量的深入思考。在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关注一路同行中我们的努力与成长,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备好工具箱,词汇语法在上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