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考试,无论是小考还是大考,除了“嚣张”的学霸和“无畏”的学渣,孩子们的焦虑总是难免的。适度的焦虑会转换为学习的动力,但如果压力过大,甚至形成焦虑症的时候,就会让孩子无法安心学习。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当面对孩子的考前焦虑时,你该怎样沟通,才能帮孩子化解。
我们先来听听,这个妈妈在面对孩子考前焦虑时,是怎样说的:
儿子:妈,我感觉这次考试又会考砸!
妈妈:不是还没考呢吗?没事儿,你就是压力太大了。
儿子:我这两天都睡不好,单词也记不住。
妈妈:你不用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只要学习态度没有问题,成绩无所谓的。
儿子:可是我也想考好呀?
妈妈:可你现在越是这样想,不是压力就越大吗?你先复习吧,别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
儿子:我知道了。
听了这段对话,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孩子的无助感和受挫感。孩子跟家长讨论这类问题,其实是在求助。可惜的是,直到最后,孩子仍然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考试的焦虑和压力。那这个妈妈在沟通中犯的最大错误,是什么呢?这个错误就是她一直在回避孩子的负面情绪,并且没有深入了解考试对孩子的真正压力在哪里。
其实这个妈妈,明确的告诉孩子,我在意的不是你的成绩,而是你的学习态度,这样的处理方式,相比死盯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放的家长来说,已经有很好了。但她忽略了一点,就是孩子自己对成绩是有要求的,而且因此已经产生了严重的焦虑情绪,甚至不能安心学习。如果这时再用回避情绪、简单安慰的模式处理,可能会让孩子形成一种错觉,就是我没有能力取得好成绩。如果孩子一旦形成这种错觉,就会让他的无助感和焦虑感变得更加强烈。
那当孩子遇到这类问题时,你应该怎样沟通,才能有效的帮助孩子化解这个问题呢?我建议你,可以按照“肯定情绪,找寻原因,顺应疏导”的流程,解决这类问题。
其实我在前面一些课程中,也总会提到“肯定情绪”这个方法,为什么要反复强调这个事呢,就是因为这一步非常重要,是你后面所有操作能够良性运转的基础。因为,不管孩子所表述的情绪,你是否认同,当孩子跟你交流时,这种情绪在他的生活中,肯定已是一个既定事实了。如果只是简单回避,不肯定孩子的情绪,只会让孩子有种被拒绝的感觉,无法产生共鸣感。那当你和孩子之间缺乏最基本的共鸣时,就会让对方没有动力继续交流下去。而且,对于接下来你所表述的安慰,也会让对方有一种敷衍、不真诚的感觉。在孩子心理的独白就是:你根本都不清楚我的状态是怎样的,并否定了我的情绪,你后面所表述的一切,完全是你个人的主观看法,跟我没有什么关联。所以,当孩子跟你表露负面情绪的时候,你先要做的就是肯定他的情绪,比如,你可以这样说“我可以感觉到你最近的确很焦虑。我遇到类似的情况,或许也会这样。”通过这种肯定对方情绪的模式,增加对方的认同感。
接下来,你就需要帮助孩子“找寻原因”。情绪只是背后问题的载体,真正引发情绪的是孩子对事物的认知模式。你需要跟孩子详细沟通了解,看看考试焦虑对他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只有背后的问题解决了,焦虑情绪才能够化解。
比如,上面那段对话中男孩所表述的那样:“我也想考好”,这就意味着,真正引发他考试焦虑的原因是,担忧考不好,这种压力也许并不是外在的,有很大的可能是他自我要求的结果。而如果孩子没有明确表达出焦虑的原因时,就需要你进行适当的引导,协助孩子找到背后的原因所在。比如,你可以跟孩子这样说“你现在因为考试而焦虑,这个我可以理解。不过这个说法有点儿模糊,为了能更好的帮到你,你能跟妈妈说说,究竟是考试为什么会引起你焦虑的吗?”
其实找原因这个过程,除了让情绪背后的真正原因浮出水面,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把一种“广泛性的焦虑”转换为有针对性的实质问题,也就是把眼前的问题进一步集中焦点,这样才可能化解掉当前的情绪。比如,你可以这样说“你想考好我也理解,但你能跟妈妈说说,你这个考好的标准是什么吗?”或者说:“考好跟考不好,对你而言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然后找到原因后,你就可以针对这个原因“顺应疏导”。也就是说,按照孩子回馈的内容进一步进行疏导分析,协助孩子解决背后的问题。按照这个流程,就可以把孩子抽象的焦虑问题,转换为具体的实际问题了。接下来的细致分析部分,就需要根据孩子的回馈动态处理了。
按照这个沟通流程,前面的那段对话,就可能转换为下面这个模式:
儿子:妈,我感觉这次考试又会考砸!
妈妈:我也看你最近好像挺焦虑的。
儿子:我这两天都睡不好,单词也记不住。
妈妈:的确是,我有时面对压力,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但,这样下去你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你能跟妈妈说说,究竟考试为什么会让你觉得有压力呢?
儿子:我想有个好一点的成绩。
妈妈:那你认为怎么算是一个好一点儿的成绩呢?
儿子:我想进前十名。
妈妈:前十这个目标的确不错,那你能跟妈妈说说,你觉得现在距离前十还有多大的差距?
......
听了这段对话,对你会有一些启示吗?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在面对孩子考前焦虑时,你要先肯定孩子的情绪,并引导孩子说出情绪背后的真正原因,最后根据孩子的回馈,顺应疏导。这样的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孩子学会遇到类似情况时,应该如何进行自我分析、调适,让自己能够更加稳定的发挥自身实力,以适应更复杂的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