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拯救空心:一名空心学生的自述与救赎

前些日子无意间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一名有4年教学经验的小学老师,这位老师称教学时最害怕遇见“空心学生”。

也许有的家长听过“空心病”,但是“空心学生”或是“空心孩子”却不曾听过。

我本人根据该博主的描述,我本人清楚地意识到,本人在学生时代正是一位“空心学生”,所以想为更多的“空心学生”发声。这篇文章须知:读书切忌囫囵吞枣,最忌不求甚解;也许本人的某半句话会引起部分家长的共鸣或反对,但是请各位家长读完整句,万万不能以偏概全。

下面我来简要概述一下“空心学生”的特点:

1.学习看似很认真,实则心不在焉;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显得目不转睛,但是也会随着课堂的节奏该低头写字时低头,该抬头时抬头,只是大家都低头做题时,这些题目“空心学生”不会做,因为他们刚刚没有听课,也许是他们的注意力全在昨天晚上的动画片,也许他们的注意力还在假期的游戏,也许他们上课时满脑子都在单曲循环一首歌。明明没有贪玩,但是也没有学习。这就是所谓的“伪勤奋”请继续看下去,也许部分家长会说:“还是不操心,只要操心学就能学好,别成天思想抛锚!”,请继续认真看完,问题既然出现,我们要先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先训斥孩子,请继续看完,部分家长会说:“这也叫训斥?”请继续看完,那么说明你不仅没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反而有错误、害人的教育思想,请接着看完。

2.很少违反纪律,但是也不会积极主动;

这些学生知道哪些事是该干的,哪些事是不该干的,他们知道学习,但是他们学不进去,他们知道不能违纪,就控制住自己,但是班里有其他活动或是工作需要报名时,他们也不会主动参与,这时会有家长说:“不主动参加活动到没什么,那些活动对学习又没用,我不要求我的孩子其他的干得多好,只要他学习不差,我就满足了。”,如此极端地偏向学校的学习,轻则孩子回家不会主动对家长说今天考试了,或是有什么不懂的,严重将会导致孩子“空心化。”。

3.对大部分事情提不起兴趣;

小学生的性格应该都是光鲜亮丽活泼可爱的,但是这样的小学生一天到晚并不知道要干什么,对其他事物都没有兴趣,下课不会去打篮球玩乒乓球或是跳皮筋,上课会老老实实回到教室坐到座位上,对其他课外兴趣班没有兴趣,不想参加,也许会有家长说:“那些东西有啥用?净耽误学习。”,有类似想法的家长请继续认真看下去,也许你的孩子在某次课余生活中通过网络等途径刚开始学了一些诸如:音乐、舞蹈、健身操等技能,你们也许会说:“净学点没用的东西!学点有文化的东西吧!”,那么你的孩子有极大可能逐渐会变得沉默寡言,逐渐“空心化”。这时会有家长说:“这咋就会空心化了?哪会这么严重?都是惯的!”,这些家长请认真听我说,如果你有此想法,请注意,你已经基本没救,已经无可救药,请看下去,我这里基本无药可医你对“分数”的迷信,你不懂任何教育,却也不会学习如何教育,这时一定会有部分家长会说:“哈哈,我没救了?”来讽刺嘲笑我,也会有部分家长说:“你懂教育你来。”,请注意,类似此两种现象的家长可以退出阅读,我无法对你们提供任何帮助,我救不起无药可救的人。也许你们会笑话我没有能力、无能、自不量力,我只会点评你们无可救药。

综上,该博主认为导致学生出现“空心学生”的现象的原因有:1.学生经历的不恰当的教育方式,2.家长对于孩子的控制欲过强等,3.学生的思想和个性不曾收到过尊重,既然无论自己怎样做都会被否定,于是变得“佛系”起来。

空心学生的现象与家庭息息相关,本人身为一名空心学生,主要经历过以下家庭教育:

1.优点被家长缩小、无视甚至是抹黑,比方说在学校帮同学、老师的忙会被说成不务正业、寒暑假假期每周一三五以及周末每天与朋友有3个小时左右的玩耍时间被父母教训为:“成天玩”等;

2.缺点被家长放大甚至是无中生有新的缺点,比如自己因为个人意愿问题而礼貌性拒绝则被父母描述为态度恶劣性拒绝;

3.自己在课余时间接触的新事物被父母说成:“没用的东西”而被教训;

4.放学回家路上被父母跟踪;

5.得不到自我个性的发挥反而会被碾压,阻止本人在其他方面的进步,比如本人象棋棋艺未精,场数较少,偶然与朋友对弈作乐,被父母指点提示,经本人多次要求请父母观棋不语或暂时退避,父母口头答应实际不做,依然影响对局,事后本人以怒态请走父母,被父母教训为:“不让说就不说呗?你至于发这么大火对你父母说话?”;

6.父母口口声声说不要求我考试成绩有多么优秀,却多次拿本人与全班成绩第一第二相比较或是用讽刺的态度宣扬别人优秀的成绩,并在比较下数落、挖苦本人,并在此之后声称自己从未拿本人与其他学生相比较;

7.曾因放学被学校留下补差而在回家后被关在门外不允许进家门;

此类原因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害怕学习、害怕批评是“空心学生”形成的第一条警示!

以下并非本人经历,都是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

问:“我明明在班里是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热爱劳动、我为人人、舍己为人的好学生,你们却认为我耽误了学习。”;

答:“那也不能耽误了学习。”

结局:“曾经我的优点被你们质疑耽误学习,我解释不耽误,你们拿我与其他学生比,说‘不耽误学习咋不见你成绩跟别人一样嘞?’,现在我啥都不干了,成绩依然落后,你们应该满意了,可是你们仍不满意,这就是你们自己做的孽,毁了我的学生时代。”

问:“我只是拒绝了你们,我有好好说话,我有礼貌,只因为我拒绝了一次,你们就诬陷我的态度如此恶劣。”;

答:“没有说诬陷你,你不想干就不干呗,你想歇就歇呗,想玩就玩呗,谁强迫你了?”

结局:“原来绝对的听话还要有绝对的成绩,原来你们的犟、你们的不讲理就是对的,我做什么都是错的,你们让我做的,是你们让我做的,不是我想做的,原来孩子就是父母的傀儡,也许你们会说孩子不是父母的傀儡,但是却做着操控傀儡的事,你们在骗人,我才不要做你们的傀儡。”

问:  “既然告诉你们成绩就要被批评,那我为什么还要告诉你们我的成绩呢?”;

答:“那不行,考了多少分得让父母知道,得让父母知道你都哪会哪不会,了解学习情况。”

问:“不行,你们光怼我。”

答:“不会,说吧,不怼你。”

问:“每一次都这样说,没有一次做到,总是让我伤心,说话不讲诚信。”

答:“可是你每一次也说下次会考好,你考好了吗?你守诚信了吗?”

结局:“借口,我又不是预言家,我不能提前知道下一次考试的题目都是什么,我再也不会相信你们了,父母是培养孩子的,你们却只喜欢分数。”

问:“凭什么不让我玩?凭什么不让我看课外书?”

答:“凭什么?就凭你那点分数!就考了这一丁点分还有脸玩?你有资本玩没有?你有资本看课外书没有?”

结局:“口口声声说同意我玩,学校说了要让学生看课外书,你们口口声声说同意,但是玩的资本不是手吗?看课外书的资本不是眼睛吗?凭什么分数低就不能玩?就不能看课外书?分数低但是我的手不残啊,分数低但是我的眼睛不瞎啊,我认识字啊,都怪分数、都怪排名、都怪学校!不让我玩,我想办法玩,去网吧也行,游戏厅也行。”

学到的是知识,不是分数,孩子害怕违纪,于是上课不敢违纪,孩子担心家里,你们却要他:“你只需要操心给你的学习给弄好就行了,别的不用管。”,这种回答是无法让孩子放下心来安心学习的,就好比你们问孩子成绩如何,孩子回答:“你们只需要安心赚钱就行了,别的不用你们管。”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学习为快乐的人是真正的学者,喜欢学习的人不代表没有其他喜欢的事,所以在学问上会有所空缺,知道学习的人不一定就会好好学习,成绩当然落后,更何况害怕学习的人。

所以要让孩子喜欢学习,而不是让孩子害怕学习、厌恶学习。孩子害怕学习、厌恶学习的话就无法认真学习,但是如果不认真学习,孩子又害怕批评,所以孩子只能装个样子,佯装是在好好学习,他们并不是想要学习知识,只是不想受到批评,如果你们说:“既然不想受到批评那就好好学习!”,仔细想想,与你们工作中:“不想扣工资就好好给我干!”或者是监狱里:“不想挨打就老老实实听话!”有何差别?家庭本应该是温暖的,来自家庭的温暖应该是无私的、无条件的,如果你们一定要把家庭的温暖变成有条件的、利益的,像私企和监狱一样,像昏君暴君压榨平民一样,百姓必定举起反抗大旗,孩子也一定会反对,也就是叛逆。

也许你会笑话我:“谈个教育,你拿农民起义举例子,你也是够奇葩的!”,有这种思想的家长请退出阅读,因为我对你讲根本就是在对牛弹琴,你读不懂我的主旨,不仅不配合治疗,也已经没救了。

这种情况下,一来,用学习成绩换“免死金牌”是不成立,因为孩子已经厌恶学习、害怕学习了,二来,就是孩子的叛逆有时就像官逼民反一样,所以不要逼孩子叛逆 。

综上,害怕学习、害怕被批评是空心学生产生的第一条警示!

对于孩子是否害怕学习、害怕批评,身为家长,不能直接去询问,否则孩子不会正面回答,首先是因为孩子害怕自己说自己害怕学习会挨批评,其次就是每个孩子都希望父母不需要询问就能够了解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而不是通过询问才知道孩子想要什么,却还要嫌孩子麻烦、不懂事,最后就是孩子已经知道,就算自己告诉你们自己害怕学习,你们也依然会让他更加害怕学习。

“不要让孩子感到被抛弃,而不是让你感到你没有抛弃孩子。”

当孩子对你说过他想要什么玩具时,你一定会给他定下一个目标,要求他达到这个目标才满足他的要求,比方说孩子想要一辆自行车,你会要求他下次考试达到全班前十名给他买一辆,这是鞭策孩子学习的手段,而不是教育的手段,因为你们在意的是孩子的考试成绩,而不是孩子的成长,孩子达到目标后,你会为他的考试成绩而高兴,孩子没有达到目标,孩子会认为是考试、学习阻止了他,轻则厌学,重则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作弊或者盗窃偷取。如果你认为“既然如此,那好好学,成功靠本事达到目标不就行了?”那么我只能告诉你,首先,成功不容易,其次每个人都会失败,即便是成功者,失败也绝非偶然。

当孩子长时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心自然会空。

“别让孩子恨父母。”

当其他亲戚家的孩子来家里做客,倘若他们要抢你孩子的零食,你会选择站在孩子的那一边,还是会选择站在客人的那一边?你会不会因为对方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年龄要小,你就要求孩子让着他们?你会不会因为对方家长出了过高的价格而替你孩子妥协下来甚至帮助对方抢你家孩子的零食?

当家长不站在孩子这一边时,你就已经注定辜负了孩子,孩子不仅对你失望,也会怀疑自己是否是亲生孩子,会恨父母,这不是一种隔阂,这是一种错误。就像你不和朋友、家人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反而去和外人同伍,这是一种背叛,是一种辜负。

有的孩子看着小区里谁家养的狗还蛮可爱的,想起老师上课讲的“人类要和动物们和谐相处”,孩子友好地摸了摸狗的头却一不小心反被狗咬,打过电话后你匆匆忙忙地下班赶过来,你的第一反应是会训斥狗主人没有把狗栓好,还是二话不说先给自家孩子一个耳光然后大训一顿他不应该在外面随便手贱?明明受到委屈的是孩子,没有人安抚他,反而还要打他,而且打他的是自己的父母,都说家最温暖,可是在孩子受到委屈后为什么没人为孩子出头反而还要打骂孩子呢?

“要让孩子有特点。”

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都是有自己的特点的,相同的人也是不同的,比方说同样是歌手,两位歌手的风格就有所差异;校园里,有多少孩子都有突出的特点与个性,比如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有的孩子体育成绩优秀,有的孩子会画画,有的孩子会跳舞,有的孩子会弹钢琴,请问你的孩子会干什么?有的孩子是校园里的学霸,有的学生是体霸,有的学生是篮球高手,有的学生是校园里的画家,有的还是是校园里的舞蹈新星,有的孩子是校园里的音乐天才,请问你的孩子是什么?

不要反问我“那些东西有什么用?”,这些问题就是低能儿或者弱智才会问的问题,因为对于每个人而言都需要有一个自己拿的出手的东西,比方说,你问我那些体育、画画、跳舞、弹钢琴有什么用?我为什么说这些问题是低能儿、弱智才会问的问题?因为我会反问你:“对于莫扎特而言学弹钢琴有什么用?对于梵高而言画画有什么用?”,世界上有运动员、有画家、有舞蹈家、有钢琴师,请问上述技能对他们而言有什么用呢?

世界上没有没用的东西,只是你不会用罢了。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我不要求我的孩子成为什么运动员、画家、舞蹈家、钢琴家,我只希望他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运动员、画家、舞蹈家、钢琴家难道不是工作吗?

或者说,你一直以来都在希望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为何不去要求自己去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成功人士都在要求自己变得优秀,从来没有要求别人。

送给家长的一句话:“要让自己变成龙,而不是一味地望子成龙,只有自己成为龙凤,才会自然而然地‘龙生龙,凤生凤。’,自己没有变成龙,就努力让自己变成龙。”

而孩子本身的问题只有让孩子自己去慢慢发现,不能妄自下定义。

身为父母,要透过隔阂去看到孩子的内心,要明白孩子想要什么、需要什么。

其次,空心学生的无法救赎的原因与学校也有联系,老师面对空心学生也是非常为难,但是空心学生产生的原因却是家庭。

在学校里,比方说一个学生一不小心犯了个错误,可能出自天性调皮好玩,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当孩子主动认错,你不但不会夸奖他主动认错,还会点名批评,当孩子诚实坦白,你不仅不会夸他诚实,反倒会批评他犯错,这么以来久而久之,谁还会愿意听话?

我是一名空心学生,我上课时就连自己都没有注意到自己跑神了、注意力不集中了,当我意识到的时候已经发现自己听不懂了、已经跟不上课堂节奏了。当我课下去询问老师时,老师只会劈头盖脸大训一顿,如此以来,谁还会热爱学习?凭什么热爱学习?难道仅凭知识对我们的吸引力吗?

当空心学生自我救赎时,他会通过联想、思考、观察的方式让自己对学习产生兴趣,可是在向老师请教时,不是被责备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就是会被训斥:“这就是个定理,你只需要记住就可以了!”或者“考试又不考这个!有功夫研究这个还不如写两道题!”

孩子学不到想学的东西,还要被强塞灌输知识,那么他们与字典、计算机没有区别。

曾经我一好友在高中平行班成绩较为优异,后来进入了理科实验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快班”,他写下“学习十二字真言”,曰:“只做学习机器,勿陷红尘往事。”

也许有的家长不同意这种“学痴”行为,但是不要把孩子逼成学痴,这不在于你认为自己有没有把孩子逼成学痴,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

合格的家长要做到不需要孩子说出口,就能明白孩子的用意与需求。

青春要拼搏,拼搏的前提是要心甘情愿的明白为何而拼搏。

这世界上有的人为成绩而拼搏,有的人为艺术而拼搏,有的人为竞技而拼搏,请问,你为何而拼搏?

本人自我救赎的第一个过程,是在2016年,那年我初入写作圈子,在贴吧写着文章,无数次的删帖与封禁都曾一次次地打倒我,我又一次次地站起来,每次开学进入新的班级,自然不会少了自我介绍,自我介绍一定会牵扯到兴趣爱好,一小部分同学会说自己的兴趣爱好是篮球、钓鱼、滑板之类的,但是看着大部分同学们一个个说明自己的兴趣爱好是游戏、动漫之类的话,而那时我终于可以大胆地站上去对大家说:“我的兴趣爱好是文学创作。”,那一瞬间就会觉得自己很自豪,自己和他们不一样,自己比他们高端,我不是一个只会躺床上打游戏刷剧的人,我有我自己的兴趣爱好,正当的兴趣爱好。

从此,我的课余生活便与别人不一样,写文章、练笔。在此各位家长需要注意一点,不能说孩子的兴趣爱好没用或者耽误学习,不要讽刺般的反问:“这有啥用?”,记住不要多说一句话,因为有个正当兴趣爱好的孩子要比在家打游戏的孩子好很多。

后来在我高二的时候认识的一群写作圈好友,把我带入了写作平台,开始写作,就这样一晃坚持了6年,从2016年至2022年,也仍没有放弃。

同年我学了编导制作,因为听说编导制作属于文学系专业,同时编导制作考试锻炼故事写作能力和文学文艺常识。

如果说兴趣爱好写作是我的进行自我救赎的第一个过程,那么学习编导制作便是我的第二个救赎过程。

而三年时间很快,到了大学,救赎我的第三个过程就是加入了学生会。

不同学校的学生会自然也不一样,我们学校的学生会比较充实、工作日理万机,学生干部扛大旗,学生干部的锻炼是很丰富的,一名学生干部干满一年已经优秀到了可以当老师用,我们学校的学生会就是这么锻炼人,重要的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会风气良好,不存在网络上的那些官僚主义,相反,我们团结、合作,是一个大家庭,因此,每个学校的学生会是不一样的,我就比较幸运的来到了我们学校。因此这个参加学生会的过程大家要考虑因地制宜。

而在学生会得到锻炼后,我自我感觉无论是我的心理年龄、组织能力、抗压能力还是综合能力,都有所提升,虽然我这“空心学生”的现象没变,有时还是工作中、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但是确实让我感到了我成长了。

以上为我身为一个空心学生的自述与救赎的过程。接下来还有一些需要大家反思的问题。

就比方说网络上有一种说法:“男孩子24岁之前娶不到自己喜欢的女孩子,那么就要迎娶父母喜欢的女孩子,女孩子24岁之前嫁不到自己喜欢的男孩子,那么就要嫁给父母喜欢的男孩子。”,这句话看似是毒鸡汤,但是却很能反应一个现实问题,因为从6—18岁,孩子们都在学习,恋爱会被作为耽误学习的行为,而到了大学虽然恋爱自由,但是压力要比恋爱强大的多。

到了大学,有很多隐形的压力在学生周围,有时恋爱也会成为压力,再加上我上述的,如果孩子加入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工作繁忙,孩子还未放松,就又要承受压力。

而部分孩子却还要考虑自己的外貌、身材等因素,去进行穿搭、减脂、健身等,一天只有24小时,根本不够分配,有一种可能,家长们,你们相中的男孩子是你们心目中的准女婿,可是他却被湖边写生画画的女孩子吸引走了;你们所相中的女孩子是你们心中的准儿媳,可是她却被同班的一个文艺青年弹得一首深情的吉他曲给拐跑了。

所以,大学里,学生们都是有成绩才冲了上来,你孩子有的成绩,其他孩子都有,别人家的孩子有的才艺,你的孩子没有,所以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要比你的孩子优秀呢?这时候让你的孩子才开始学一些才艺吗?来不及了,他要学习、考证、考验、实习,而且,他不能挂科,假如他参加了班委工作、学生会、学生社团、学生助理等学生组织,他更没有时间去学习一些才艺,就算把寒暑假的假期一刻不休息得去学习一些才艺,可是一年两次的寒暑假,怎么可能会超越别人从小学习的才艺呢?有的家长也许会说,等孩子毕业后可以学,可是你们有考虑过孩子的年纪吗?18岁高考,22岁大学毕业,24岁研究生,还有多长时间可以挥霍?24岁听起来很年轻,可是别人24岁娶到了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嫁到了自己喜欢的男孩子;你的孩子只能等你们给他挑选你们喜欢的对象,而不是孩子喜欢的对象,可这是孩子,不是你。50岁人土埋到腰,24岁人也差不多土埋到膝盖了吧?

那些文艺青年有所文艺,无论是钢琴、美术、吉他、舞蹈等,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总想着那些才艺没有用,江湖有话“技多不压身”,才艺不是技能吗?什么都不会,凭什么让别人记住你?凭什么让别人喜欢你?你说凭成绩,可是别人凭才艺,更不用讲有的人既有成绩又有才艺。人人都比你家孩子有吸引力,你的孩子没有特色,没有特点,无法让别人记住。学习成绩很重要,但是只有学习成绩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因为学习成绩扼杀了孩子。

我知道这些话点不醒那些无可救药的家长们,既然你们原因耽误孩子的一声、愿意折断孩子的翅膀,我也只能为你们的孩子感到悲伤。

空心学生的救赎,于我个人而言,我经历了兴趣爱好的确立,我说我喜欢文学创作、编导制作,又有梦想的追求,我想要成为作家、编导,最后,我加入了学生组织,这些还不足矣完全自救,就像我现在一样,我依然还是一个空心学生,但是总算是黑夜中有了光。

综上,一个孩子的兴趣爱好、梦想,会被扼杀在哪里?是家里,是学校里,也许学校为了升学率而定有校规,但是家庭可以勾勒孩子的翅膀。

你可能感兴趣的:(尝试拯救空心:一名空心学生的自述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