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与潮州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

说起韩愈,那绝对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是唐代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作为一个潮汕人,我们最津津乐道的就是他与潮州的故事。

韩愈与潮州,堪比孔子与曲阜。略查史载,韩愈心不在潮,在潮八月,心不忘回京。但居潮八月万古名,也成就了潮州这座城。

韩愈在京城当官当得好好的,为什么会和当时属于蛮荒之地的潮州扯上关系呢?原来,当时的皇帝唐宪宗过度迷信佛教,韩愈看不惯这种劳民伤财的做法,就写了一篇《论佛骨表》劝诫皇帝,结果皇帝大怒,想要处死他。亏得大臣们求情,最后就把他贬到潮州当刺史了。刺史是个什么官呢?就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潮州在唐朝时统领三个县,地盘不小,放在今天,刺史这个官貌似还行。可惜,潮州在唐代是个荒凉落后的地方,让韩愈到潮州,就是让他吃吃苦,反省反省,让他知道得罪皇帝是什么下场。潮州距离京城(今陕西西安)有八千里路,韩愈虽说是个当大官的,但到底不像如今有私家飞机私家车,想坐个高铁叫个滴滴什么的那得玩穿越。苦了这么一个文绉绉的韩愈呀,一路长途跋涉,走了三个多月才来到潮州,年仅十二岁的女儿也在被驱离京城的路上病死了。

韩愈来到潮州,看着这个穷山恶水的地方,对比中原的先进文明,他的能量和激情爆棚了。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怎么能置潮州的百姓于水深火热中而不管不顾呢。韩愈觉得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还能为百姓做点事。比起百姓之苦,自己的冤屈又算得了什么。于是,他把个人的不幸抛在一边,为潮州人民做了很多实事好事。

第一,驱赶鳄鱼。潮州有一条江叫恶溪,里面鳄鱼成群,常常吞食牲畜,伤害百姓。潮州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韩愈就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祭鳄活动,把一头羊和一头猪投到水里给鳄鱼吃,并写了一篇《祭鳄鱼文》的文章当场开讲。不管鳄鱼有没有听进去,反正老百姓是知道了刺史治鳄的决心。

之后,韩愈隔三差五召集民众在岸边敲锣打鼓惊吓鳄鱼,鳄鱼受到骚扰,加上恶溪受雷电风暴的影响,水位下降,鳄鱼渐渐没有容身之地,慢慢地都逃到大海去了。但其实这里面还有两个原因。一、投到溪里的羊和猪身上和肚子里都涂了硫磺,吃了硫磺的鳄鱼会不舒服。二、那一年,潮州天气很冷。而气温低是极不利于鳄鱼的生长和繁殖的。所以说,鳄鱼不是被《祭鳄鱼文》吓走的,但鳄鱼的确被韩愈一波操作而回归了大海。潮州百姓感念韩愈驱赶鳄鱼的壮举,遂把恶溪改名为韩江。

韩愈来潮州做的第二件事是关心农桑,兴修水利。他发动群众修了一道堤防阻挡江水,保护了农田和百姓生命财产得安全。这道堤被后人命名为“韩堤”。(现今“韩堤春晓”是有名的潮州八景之一)他主导开辟了金沙溪,使民众免受内涝之苦,又能灌溉农田。韩愈的作为使潮州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力大增。在潮州的韩文公祠内有一块大石碑,上面刻着“功不在禹下”。“功不在禹下”原出自韩愈的文章,是用来称赞孟子的,后人反过来用这句话来歌颂韩愈的功劳,可见韩愈在潮州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第三件事,兴学育才。韩愈十分重视教育。他大胆启用德才兼备的人作为老师,还把自己的工资拿出来办学堂,培育人才。潮州离京城远,加上偏僻落后,百姓受教育程度低,此前只出过三个状元。韩愈来到潮州后掀起了学习的热潮。正所谓:地瘦种松柏,家贫子读书。此后,潮州人才辈出,出了很多状元和进士,赢得了“海滨邹鲁”的美称。(海滨邹鲁含义是沿海文化昌盛之地)这就是教育的力量啊!韩愈种过一棵橡木,潮州的百姓爱屋及乌,把橡木称为韩木。关于橡木还有这样的传说:每年橡木开花的繁与稀,预示着当年潮州学子参加科举考试高中人数的多与寡。

第四件事,赎放奴婢。唐朝的潮州,贫苦人家的儿女被当成东西买卖,生命和自由掌握在主人的手上。韩愈下令,规定奴婢在主人家干活是有工资的,如果想走,攒够了钱就可以把自己赎出来,重获自由。用现在的话说,这也是种人权的体现和进步呢。

韩愈在潮州只有八个月,但是却改变了整个潮州。说是一个人影响了一座城一点也不为过。今天的潮州,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韩文公祠中有赵朴初先生的题诗:“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笔架山改称韩山,鳄溪改名韩江,树叫韩木,堤叫韩堤,唯一的一所大学也冠上韩姓。在潮州人民心目中,能让山水易姓,千古只韩愈一人。潮州以命名的方式给了韩愈最崇高的礼遇。这份永远的纪念,不仅因为韩愈写得一手锦绣文章,更是因为他抛却个人荣辱,脚踏实地为老百姓谋福利,做好事。为官一任,当爱民如子,造福一方,才能得到人民发自内心的爱戴,一生功业才会在百姓口中代代相传,永世流芳。

一个文人儒士与潮州这座城的传奇传承着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千年不衰,万代不朽。

你可能感兴趣的:(韩愈与潮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