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从生到死,我们都在和“有没有用”这个词打着交道、较着劲。我们所遇到的一切人和事物,都被父母、爱人、领导以及我们自己,习惯性地划分为“有用”和“无用”两类。
于是乎,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打上“有用”的烙印之后,在功利主义作祟下“有用”左右了我们的选择,越来越短视和浅薄,我们透支了未来只为换取稍微满足的当下,却忘记了明天的梦想。有用就像一层又一层的淤泥,埋没了青春,吞噬了梦想,慢慢迷失了自己,变成了功利主义驱使下的傀儡。我们开始觉得活着很累,人生失去了快乐,也失去了对于未来的憧憬。
在物欲横流的当下,被“有用”裹胁的中国式教育变得越来越实用。只有分数才是唯一的动力,唯一衡量的指标——高分,高分才能上好学校、有好工作、得到好的回报,于是家长和老师想方设法砍掉了孩子枝枝蔓蔓的“无用”,保留着死读书,读死书获取高分的唯一主干。犹如一颗树的成长,仅仅是一枝主干的存在,失去了所有的枝蔓,那么他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最终是无法成为参天大树。
对于我们来说,什么最重要?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大都没有什么大用:爱情,正义,自由,尊严,知识,文明,信念,愿景,使命,价值观。这些一再在灰黯时刻拯救我们、给我们以温暖的力量和信念,对很多人来讲‘没有用’,如果人生是远行,被金钱,名利,色欲所负累,绝对不能走得太远。但是如果带着梦想,信念等“无用”上路,这才是人生的财富,才经得起反复的追求,用一生的时光去践行,我们一定会抵达彼岸。
所以,我们要拾起哪些“无用”,要让孩子们懂得人生的快乐与意义,要让孩子们知道生活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当下的存活,更是为了期待未来的美好。人生不仅仅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其实这世间许多“大用”,都是从那些看似无用的事体中衍生出来的,“无用”之中常常隐藏着有用的潜质。当我们功利地拒绝所谓的“无用”时,其实放弃了很多隐藏在其中的“大用”。人生如棋,不是每一步都立刻有用,但也得照常走下去。不走无用之棋,就会失去有用之局。在无用之时做些无用之事,这叫布局,这些无用的布局就成了我们人生的格局。当下的我们却只沉迷于低头行走,却忘记了抬头看一看星空,忘记了未来的方向。人生就像一条河流,如果只想着有用,那只是徒劳延展长度,而无用则会让你拓展人生的宽度和深度。梁文道先生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也正是道出此中深意。
谈及于此,不由得想起了在知乎上的一段短文,小时候背那么多诗有什么用?诗词不能致富、不能赚钱、也不能出名,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背唐诗宋词?慢慢地,我长大了。春天,看到盛开的桃花,就明白了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夏天,去湖里玩,小舟在荷叶中穿过,便知道了什么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什么是‘水光潋滟晴方好’。秋天,凉风乍起,梧叶飘黄,便知道了什么是‘老树呈秋色’,什么是‘苒苒物华休’。冬天,西风凛冽,天空阴沉,行人匆匆奔走,到了家里,烤着炉子,外边洋洋洒洒地下起了雪。便知道了什么是‘晚来天欲雪’,什么是‘红泥小火炉’。约会时,知道了什么是‘月上柳梢头’,灯会时,知道了什么是‘一夜鱼龙舞’。愁了,就想起‘伫倚危楼风细细’,乐了,就想起‘春风得意马蹄疾’。小时候背的那些诗词,像是看不懂的画面,存在心里。有一天,遇到了某处风景、某种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用其他词语来形容。小时候那些看似无用的阅读体验,往往决定了我们一辈子的心胸和视野。
如果说,面对人世间的这些美好,如果我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像被蒙上眼睛的驴子推上了磨道,匆匆忙忙在奔走,却不知道前进的方向在哪里,这岂不是最大的悲哀。
庄子曰:“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实际上,美都是无用的。庄子所言无用,实际上是将心归于自然的一种自然之美。不以心为形役,世间一切都自成其美。春日慢行田畴,为一朵花开花落而去留无意;晨起看朝阳,为云卷云舒而荣辱不惊;你会用心灵发现,因为世界美得云淡风轻,却含着生命的冲动而已。摒弃一切功利的念想时,乘风而去,在天地之间自由游弋,没有丝毫的杂念,只是静观这个世界,享受着生活美好与悠长。
断桥残雪,青砖灰瓦,一襟晚照,凭栏对月,人间烟火,粉黛颜色,这人世间纵有千般风月,万缕柔情,便写下美这一字,人生无憾,亦无悔。
庄子的无用之用是大用,无用之美是大美。千年如斯,千年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