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谋攻篇》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大智慧!

【读经典】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简单翻译下:孙武说用兵的法则是,使敌人举国屈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简单翻译下:所以百战百胜,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用交战而能使敌人屈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简单翻译下:所以用兵的上策是挫败敌人的战略谋划,其次是挫败敌人的外交,再次是打败敌人的军队,下策就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简单翻译下:攻城是不得已的方法,制造攻城的大盾和辕辊,准备攻城的器械,需要好几个月;构筑攻城的土山又要几个月。将帅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驱使士卒像蚂蚁一样去攻城,结果士卒伤亡了三分之一,而城池依然未能攻克,这就是攻城带来的灾难。

【写心得】

谋攻,就是谋划如何进攻敌人,战胜敌人的意思。《孙子兵法•谋攻篇》开篇,孙武就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原则,通常战胜敌人的方式有两种,一种不用通过战斗就使敌人完整地屈服于自己,就是孙武讲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一种是武力强攻,强迫敌人屈服于自己。

孙武认为只有以全胜的方式,降服全国、全军、全旅、全卒、全伍为上,靠武力进攻击破国、破军、破旅、破卒、破伍并不算高明,靠智力谋攻,强调“谋攻”胜于“力攻”才是克敌制胜的最高境界。

《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篇”的谋字,完美体现了孙武注重权谋,主张“以全争于天下”、“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战略思想,对我国古代的军事指挥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

具体怎么做呢,孙武也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是孙武最推崇的用兵法则!

“伐谋”,就是要破坏敌方的计谋。从根儿上把敌人的计划谋略伐掉了;“伐交”,就是破坏敌人的外交,打散他的盟友;“伐兵”就是纯武力的较量,这是下策!而攻城则是下策中的下策,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损兵三分之一还有可能打不赢!

【谈体会】

孙武的一贯思想,还是“求全”,具体到必须要战胜敌人的时候还是一样,统局谋划利害关系,趋利避害,时刻牢记打仗不是为了杀敌,首先要保证自己先别输。武力战胜了敌人不等于赢了,最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是自己变得更强,晓之以利害,让对方屈服!

孙武的用兵法则,追求以智取胜、减少伤亡,推动人类战争从力量大小的较量,转向智慧方面的较量;从血淋淋的战场拼杀,转向将帅的智谋竞争,这不但是我国战争史上军事艺术的飞跃,也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更是孙武对世界军事理论的重要贡献!

现实生活工作中,涉及竞争关系的层面,都要有这种谋略和思维,从智谋、能力、执行上多想正道的方法,靠投机取巧、歪门邪道是无法真正战胜对手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个谋攻策略四部曲,对我们在激烈竞争中的行为习惯有很强的启发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孙子兵法•谋攻篇》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