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济南火车站,老济南心中永远的痛

中国的高铁是国家名片,放眼全球,都可以好好的炫耀一番。而在中国铁路高速发展之前,很多颇具特色的火车站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回忆。

说起济南的老火车站,现在很多人都没有亲眼见过,只能从一系列的老照片中一窥它的容颜,进而了解它的历史。

济南老火车站的历史要追溯到一百多年以前。1908年,由德国著名的设计师赫尔曼.菲舍尔(Hermann Fischer)设计的老济南火车站开始建设,经过四年的奋斗,1912年一座具有异国情调的、不朽的建筑拔地而起。

整座建筑抑扬顿挫,张弛有度,伟大的哥特风格和巴洛克风格在此融为一体,赫尔曼.菲舍尔按照使用功能组织空间,将整座建筑设计修建得主次分明,个体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最引人注目的,是候车大厅与辅助用房之间高高耸起的一座高达32米的圆柱形钟楼,这是济南老火车站的中心,堪称全部设计中的点睛之笔,那悠扬的钟声在夜深人静时传得很远。它居中高耸,古罗马式样的圆顶,在圆顶下,装饰了四个圆形大钟,面对四方。古朴,典雅。钟楼外观为圆柱形,共七层,内有盘旋式扶梯。

周围的建筑,圆形的屋顶、拱式的门窗、高大的台阶,既精巧别致,又和谐庄重。人在车站广场,就好像置身于一个朝觐圣地。

这是人们对老济南火车站的印象,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它代表了老济南,成了老济南人心中的象征。它曾经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它曾被战后西德出版的《远东旅行》列为“远东第一站”。而在这座老火车站建成的背后,则是一段封建王朝的黑暗屈辱的历史。

济南老火车站原来正式的名称应是津浦铁路济南火车站,当时在这座火车站的南面不远处还有一座早它八年建成的胶济铁路济南站,只不过胶济铁路济南站自上世纪40年代就不作为车站使用了,所以这座晚建的津浦铁路济南站就被济南人称为“济南老火车站”了。

津浦铁路始建于1908年,但它的酝酿却是19世纪末清政府铁路大发展时期,当清政府还在酝酿要修一条南北的铁路时,英、德两国为了各自的利益,于1898年9月于伦敦为共同承修这条铁路达成协议,两国共同贷款给清政府然后分段承建。1899年5月清政府和英、德财团草签了修路的借款合同,后来由于义和团运动等情事的影响,直到1908年清政府才和英、德两国正式签订借款合同,分南北两段同时修筑津浦铁路。津浦铁路全长1009公里。北段自京奉铁路天津总站以南两路接轨处起,至山东韩庄,长626公里,为德资修建,所聘用的是德国工程师。德国在1899年草签借款合同后就开始路线的勘察,所以在清政府修筑铁路之前,这条铁路的火车站建筑风格就已经确定了。

济南老火车站的风格很像德国境内现存的同时期的火车站,和1904年修建的威斯巴登火车站极为相象,制高点是一个钟楼,主体是一个半圆拱的玻璃大厅,但从当时济南火车站图纸上看,济南火车站当时似乎也想加上一些中国的符号,如原图纸在火车站的售票大厅屋顶上曾设计有二龙戏珠的图案,按说这种皇家的图腾是不能随意使用的,但这时的清政府已经风雨飘摇,已没有心情去讨论建筑的细节,或者根本就没有看过设计图纸。

当时津浦铁路北段的总办是大名鼎鼎朱启钤,文献记载他来到济南督建了黄河大桥,想必济南火车站也是在他督建的职责范围。作为津浦铁路北段的总办,他还成功地促成临枣铁路和枣台铁路修建,使枣庄的中兴煤矿和津浦铁路、大运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整个枣庄近代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中兴煤矿由一个地方小煤矿一跃而成为中国当时最大民营煤矿。朱启钤的身份后来在北洋政府中一直十分显赫,曾做过交通总长和内务总长。更值得称道的是他于1929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古建筑研究学术团体——营造学社,当年的梁思成就是其中的法式部主任,朱启钤创办这个以研究中国传统建筑为使命的学术团体,不知道和当年他督建济南火车站有没有一些关系。

在整个津浦铁路六十个车站中,济南老火车站最为雄伟也最为壮观。这座日耳曼风格的建筑对后来济南商埠的建筑风格影响很大,而当年老火车站的选址也是颇费周折,当时胶济铁路已经开通,如果津浦铁路车站设在胶济铁路南边,交通上会造成很大不便,而在北面地势低洼,需要把整个车站垫高,从照片上看,整个车站的基础最少被垫起五六米的高度。这也使济南老火车站的钟楼显得更为高大,直到被拆毁前它也一直是济南的地标建筑。

沿着津浦线一路走下来,你会发现沿途车站的风格南北各异,北段的车站是德国风格,南段的是英国风格。津浦铁路所用的材料大部分是来自英国和德国,从而也造成了建筑风格的明显差异。

从照片上这些劳作的工人的穿戴和建筑即将完工的情况来判断,当时正是秋天,1911年的秋天也是清政府的多事之秋,和济南火车站高耸的塔楼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清政府已大厦将倾,远在四川的人们为保住铁路不被外资染指掀起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清政府从湖北调去镇压的军队使武汉三镇兵力空虚,这也为后来的武昌起义埋下了伏笔。让清政府没有想到的是,发展铁路这一迈向文明的举措竟加速了自己的覆亡,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述的那样:“如果没有四川人们的护路运动,辛亥革命成功可能还要推迟几年。”

对于山东而言,由于烟台、青岛的开埠,胶济铁路的开通,近代化所带来社会进步已经被社会各界所认可,所以相对胶济铁路,津浦铁路修建的速度是很快的,特别是黄河铁桥的修建,不仅是当时国内工程史上的壮举,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铁路桥。由于黄河关乎济南的安危,原来德国公司设计方案对黄河的危害估计不足,后来在地方绅士的建议下,津浦铁路黄河大桥的方案几经修改,才建成了今天的模样。

1989年,关于济南火车站是保留,还是拆除。政府高层与专家学者们展开了激烈争论。但是在1992年3月,虽受到济南市民和专家学者的强烈反对,但是这座老济南火车站,仍然被拆除了。老站拆除时,因为建筑实在坚固,本计划一个月拆完的火车站竟拆了半年之久。

作为老济南人,对老火车站从幼年时期就有很深的印象。老火车站被拆,是济南永久的伤痛。

它的存在,曾经是济南一景;

他的建筑风格是济南的唯一;

他的建筑质量,在其八十岁时不是轰然倒地,而是令拆除者费尽九牛二虎之力。

它是怀着对济南的不舍,慢慢的逝去----

那是老济南心中的痛。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济南火车站,老济南心中永远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