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反脆弱》 10

十行采集:

1.迈向反脆弱性的第一步就是减少不利因素,而不是增加有利因素。即降低自己暴露于负面“黑天鹅”事件的概率。

2.脆弱性造成的损害是不可逆的。重要的是采取的路线与事件发生的顺序,而不仅仅是目标——科学家们称其为路径依赖性。

3.在考虑与速度和增长相关的概念时如果不考虑脆弱性,那就是毫无意义的空谈。

4.如果某个事物是脆弱性的,那么它破碎的风险会导致你做的任何旨在改善它或提高其“效率”的工作都变得无关紧要。

5.杠铃策略是不对称的,由两个极端条件组成,也可称为双峰策略。由截然不同的两类方案组成(最大限度的安全加上最大限度的投机),并摈弃模棱两可的中间路线。

6.反脆弱性是积极主动加上保守偏执的组合—消除不利因素,而不是改善中间因素。保护自己免受极端伤害,同时让有利因素或正面的“黑天鹅”顺其自然地发挥效用。

7.要忽略小的危险,只需关注严重伤害。这种策略可以应用到更多领域。但事实是,人们反感小的损失,但对非常严重的“黑天鹅”风险却毫无反应。

8.“做好最坏打算,最好情况总能水到渠成”。事实上却并非如此:人们往往做最好的打算,而希望侥幸逃脱最坏的结果。

9.职业可选择阶段性的杠铃模式:先做非常安全的工作,随后从事投机性较强的工作。

10.社会政策往往保护弱势群体,同时让强者各尽其职,而不会帮助中间阶层巩固其特权,因为这样会阻碍进化,造成各种经济问题,最终还会给穷人带来最大的伤害。

11.锻炼的杠铃模式:练习举起你能承受的最大重量,随后辅以毫不费力的长时间散步。

12.阅读的杠铃模式:阅读无用的娱乐杂志,以及经典书籍或复杂的著作,但不要读平庸的书籍。

13.攻击他人的杠铃模式:如果你不喜欢某个人,要么随他去,要么击垮他,不要只是停留于口头攻击。

14.随机性的杠铃策略会通过减轻脆弱性、消除伤害导致的不利风险来增强反脆弱性。

一行精华:

要忽略小的危险,只需关注严重伤害。

做好最坏打算,最好情况总能水到渠成。

感受,启发,行动:

1.传统思维的一大误区就是以为有利因素可以弥补不利因素,就像面对一架天平,左右两侧的砝码可以相互平衡,相互抵消。但事实情况完全不是这样。可以抵消的,可能只是我们自己的感觉而已。真实情况更加类似一只底部有洞的桶,如果不解决不利因素——那个洞,你往桶里放再多的水,或是把桶壁加得再高,也毫无用处。

2.路径依赖导致的后果就是不可逆,一步错就全部错。所以,必须严格遵守的规章制度,会导致严重的脆弱性,脆弱到稍有违反就万劫不复。因此,为了防错,我们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实际结果依旧不如人意。因为错误无处不在,靠防是防不住的。

3.脆弱性拥有一票否决权。更可怕的是,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行使这个权利。因此,面对脆弱性,我们必须采用杠铃策略或杠铃模式:即积极主动地“补洞”,以及对其他事情放任自流。

4.我们应该降低敏感性,克制损失厌恶心理,接受一定程度的失败或损失,把节省下来的精力和资源用于面对极端情况。

5.我们应该降低期望值,接受最坏的结果,完成这样的心理预期建设后,不管发生什么样的情况,都能欣然接受了。这就类似孔子的言论:“无可无不可”。当你没有那么高的标准(“可”)时,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不可”)了。

6.对杠铃策略的一个疑问,之前的学习过程中,感觉作者的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家的哲学思想有点殊途同归。但是杠铃策略追求极端,忽略中间地带,和“中庸”思想倡导的平衡,似乎完全不同。这个变化是怎么形成的呢?反差有点大啊。

我强行理解一下,道家的阴阳平衡,儒家的中庸,其实已经包含了对极端情况的理解和措施,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对立的统一。

不知道对不对,求解惑。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反脆弱》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