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土壤:仁爱之心

        周三的下午,秋风佛面,秋意渐浓。阳光读书会的伙伴们兴致盎然地步入绿草地,开启美好的读书之旅。这里是一个书香飘逸的港湾,伙伴们放下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享受此时此刻的宁静致远。生活本来很简单,只要我们学会有选择性的去繁删简,寻找最真的、最初的自己,在光阴的暮色,温良慈悲,让生命开出一朵花,用花香,氤氲每一分钟。

        今天我们共读《幸福的方法》第九章-仁爱之心,是人生幸福的土壤。在前几章,我们读懂了幸福是什么,幸福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工作和学习中获得幸福感,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将探讨幸福的内在价值,人人都渴望幸福,那么一个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才能拥有幸福呢?

        首先,拥有一颗慈爱之心是幸福的土壤。我们常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恻隐心、慈悲心、仁爱心,是世界上最美的心。《弟子规》中有“泛爱众,而亲仁。”由此可见,传统文化的精髓早就告诉我们:与人相处要保持一颗博爱大众的心,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纵观历史,有仁慈的帝王,在治理国家方面,非常注重“以仁爱之心为民”实行仁政,像孝文帝、唐太宗、宋仁宗,他们都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明君,尤其是宋仁宗赵祯,史学家把仁宗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称为“仁宗盛治”。他性情宽厚,天性仁慈。受到历代许多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是历史上难得的“守成贤主”,在位四十二年,名臣辈出,经济文化和科技得到了快速发展。

        其次,保持一颗仁慈之心,是助人自助的基本要素。为别人带来幸福,就是给自己带来意义和快乐。,这就是为什么乐于助人是幸福人生的一大要素。小时候,我们天真烂漫,都有怜悯之心,看见小花小草,绕道而行;看见小蚂蚁,不忍踩踏;看见老奶奶过马路,主动上前帮扶。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有所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有的人渐渐地缺失仁爱之心,显得麻木,不快乐;而有的人不忘初心,仍然怀有一颗仁爱之心,一如既往地关心他人,显得激情高涨,积极主动,快乐活泼。为什么积极助人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心情舒畅呢?因为怀有仁爱之心的人,内心既温柔又强大,并且在助人为乐的过程中,这种担当和力量会更凸显。相反,不快乐的人,一般心里只想到自己,想到别人少一些,爱心就少一点。

        最后,通过一下午的探讨,大家一致达成共识:生命的活力来自于爱心。仁爱之心,本来就是推己及人,助人自助。我们的生命既属于自己,也属于别人。一个人拥有了仁爱之心,他内在的力量就会焕发出来,这也是幸福生活的生命本源。

        感谢伙伴们的分享与滋养,思想的碰撞产生巨大的智慧。人生本无完美圆满,只要我们摆正心态,心中有仁,眼里有爱,生命就会丰盈充实,生活就会和谐共生,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幸福的土壤:仁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