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读汪曾祺的几个理由

先来一段汪老的趣文:

我事写作,原因无它:从小到大,数学不佳。

考入大学,成天泡茶。读中文系、看书很杂。

偶写诗文,幸蒙刊发。百无一用,乃成作家。

弄笔半纪,今已华发。成就甚少,无可矜夸。

有何思想、实近儒家。人道其理,抒情其华。

有何风格?兼容并纳。不今不古,文俗则雅。

与人无争,性情通达。如此而已,实在无啥。

               

              ------  汪曾祺《我为什么写作》

是不是一个风趣幽默睿智达观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我是觉得这个弄笔半纪的华发老头真有趣的。

凤尾长寿

其实我喜欢读汪老的散文是有原因的。一是因为我的读书时间较为零散,大部头的书往往要好好规划后再读,而汪老的一些文章篇幅都不是很长,解决了这个零散的空挡时间的问题。

并且,在感觉到心思烦乱或者视觉疲劳时,一篇已然结束。这就好像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友,不用揣测窥探猜度便能知道你的神思在哪里或者即将飞向哪里,然后恰到好处的停住、收尾,等你静心回神发现并没有漏掉精彩,那种感觉美妙、舒服。(当然这里不否认长篇的精彩)

二是因为读汪老的散文,不累。不论是介绍民俗风情的还是讲市井人物、名家巨匠的,亦或是小议时政的,读来少有沉重之感。当然,这里的没有沉重,并非是指文章内容内涵方面的。如那些忆老友悲惨结局的也会让人感慨万千。但你从中看不到明显的指责抱怨控诉,也不会让你感觉到愁苦悲愤压抑不已的东西,这大概是源于他朴实淡雅,幽默又智慧的语言风格吧。而我也常在浏览汪老的散文中身心更加放松,那种感觉愉悦、惬意。

康乃馨

三是因为,在我看来汪老的散文少有刻意为文的感觉,随意率性自然,又那么真实可感。似乎是一个历遍生活、阅尽世事的老者,用最和缓舒适的语气给你讲最自然不过的故事。闲话家常般入耳入心,许多金句就在文内。

比如他在文里说他曾经不吃芫荽、不吃苦瓜时就说:有些东西,本来不吃,迟迟也就习惯了,吃吃就吃出味来了;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该这样。

《慢煮生活》里他说:人,是美的,是诗意的。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会儿,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不纠结、少俗虑,随遇而安,以一颗初心,安静地慢煮生活,等等。

这样值得玩味的句子很多很多,自然而来,没有着重号,不单独成段,也没有什么铺排渲染伏笔照应对比烘托,那种感觉,让人信服又尊重。

汪老的散文,才气文气生活气,散落在字里行间,浸润着内容思想,熏染着走近的读者,读的多了,你会觉得有什么东西放下了一些,有什么东西看开了一些,有什么东西通透了一些-----

琐碎记忆,烟火生活,汪老的散文,书写着一个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却又低调内敛豁达睿智的文化人的思想和灵魂------越走近越喜欢越敬佩,我想,有没有时间我都该继续读下去。

不知名的花

你可能感兴趣的:(喜欢读汪曾祺的几个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