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读书会第07期《读懂一本书》共读第4天收获

第3章一年只选52本书标准是什么?

(一)对于读书的五大误解

1.读书无用

      读书无用,这肯定是最大的误解。读一本书,几个小时的阅读就能掌握一个人摸爬滚打所总结的智慧,怎么会没用?

      对任何人来说,读书不是无用,而是非常必要。 知识的更迭比过去快太多,没有人能够通过自己在大学里学了一个特别好的专业,就一辈子都够用。知识也在不断的淘汰更新。

    “keep learning”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通过多读书,跟更多维度的人对话。这样,生活就开始更加壮阔,而不是不仅仅局限在我们眼前所看到的这些人和事中。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是樊登老师笃信的事,并且写了这样一本书。

2.读书只追求有用?

      它和第一个误解是对立的,但不妨碍它依然是一个误解。

      如果一个人读书是为了读了以后,必须让书来帮自己解决问题,不解决问题就气急败坏,就完全误解的书的作用,书籍只是催化剂,只是助力,最后能不能解决问题是你自己,心态很重要。

      我们读书的初心应该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你才能够配得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当你变得更细腻,更丰富,你才能够感知到生活当中的快乐。当我们更多的人爱读书的时候,生活就会悄悄地发生变化。

3.有的书我读不懂?

      “读不懂”绝对不该是一个停止的状态,这只是某一刻的情况,要相信,慢慢的,自己能读得懂。

      樊登老师说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学人家读《瓦尔登湖》,真的完全读不下去。38岁那年,他又想起了它,这次一读,惊为天人!这就是经典,买回来,放在书架上不会吃亏。

      一时读不懂不要紧,还有一辈子可以等待。

      除了经典以外,遇到其他一些读不懂的书,也不要紧,如果一本书中所说的东西都是迎合你的需求、增加你的自我崇拜、放大你的欲望、跪求你的认同的,你一定要小心,它不只是想赚你的钱,还想让你变得更傻。

      有的人只读自己认同的东西,评价一本书写的好不好的时候,只要作者想的和自己一样,就特别认同。这样,一个人就容易永远停留在自己的那个认同的层面。

      如果你读到一本书的时候,突然,有点吃惊,觉得书里面讲的东西,我怎么从来都没听过,为什么它这么奇怪……这时候反倒应该认真的去对待。

      要不断地挑战我们的认知。

      遇到了读不懂的书,应该觉得很开心,一步一步地向它趋近,总有一天就会读懂它。 遇到你读不懂的书,你还可以先读一些跟这本书更接近的书。

4.读书是一件私事?

      把读书当做留给自己的领地,这个行为太过封闭。

    这往往是很多人不读书的借口!其实读书更多的是需要有朋友。

    孔子在论语里开篇就讲第一句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第二句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第一句是自修,第二句是共修。

    有更多的机会,我们可以把读书当做一个很愉快的和人交往和交流的方式,大家一起提升。

      和更多的人一起交流,也有助于打破阅读的舒适圈。

5.自己读的效果最好?

      对大部分人来讲,自己读一些有难度的书,效果是非常不好的。

      很多人抱怨看名著丝毫没有作用,是因为暂时读不懂。千万不要觉得一定是自己看的,就比别人讲的要好。

      如果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他人更多的指点和认知,获得别人给自己更好的这个提炼,或者有比你水平更高的人,帮助你去解读一本书,我觉得这都是可以接受的,我们既然能够在上学的时候听老师讲课,为什么不能够听别人介绍一下一本书,所以不必存有这种精神洁癖。

      很多讲书人是高手,当你听一些高人讲一讲他研究了一辈子的东西,你会觉得豁然开朗,就是因为对方把内涵吃透了。

      在读书这件事情,我们不需要执着,不需要痛苦,自己能读就读下去,自己能吸收就吸收,自己暂时读不了,可以听听别人讲,再接着读都下去都可以。

      让我们自然活泼地学习,保持不断进步的心态,一起把读书变成一辈子重要的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德读书会第07期《读懂一本书》共读第4天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