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过这样一个观点:
“流畅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可以保证你超过绝大多数只靠中文获取资料的人。”
深以为然。
每一位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英语学习越来越关心,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而孩子的又英语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许多家长不得要领,不仅没有意识到其中的盲点,反而在教育孩子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渐行渐远。
那么少儿英语学习中有哪些盲点?又该如何改进?
误区一:
外教老师真的就比中教老师好?
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上,许多家长各执一词。而我们认为要“对症下药”。
对于英语零基础的孩子,他们还不能有效理解基本的英语教学指令。
因此这个阶段中教老师的介入,可以让孩子理解基本的英语教学指令,从而使课程难度更加匹配孩子当下的理解水平,这是很多外教无法做到的。
但是外教在发音以及土生土长的原生态英语环境中占有优势,对于发音有严格需求以及力求拓展知识面宽度的孩子来说,外教就比中教合适。
包括在英语学习的后期,鱼sir不太建议中教老师过多介入孩子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这样下来容易形成中译英思维。
误区二:
孩子越小单词量越多好?
遵循客观规律尤为重要。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
少儿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先天语言获得制"。它是少儿获取语言的直接渠道,在4岁非常活跃,随年龄增长逐渐弱化,12岁后其作用将日渐消失。
对于早期的英语学习,更重要的是语感的掌握,兴趣以及语言场景对应能力的培养。
英语单词数以万计,并且一个单词总是一词多义。因此,孩子理解这个词在某个场景当中的意思即可,就是当他听到某句话,能够和特定的场景、状态或动作联系起来,并作出反馈。
误区三:
初触英语,没多久做“输出”
这里的“输出”主要指让孩子开口说话。孩子的英语学习效果如何,利用“输出”来做反馈是许多中国家长热衷于做的事情。
反馈本身无可非议,然而许多家长在孩子刚学习没几天,就拿着教材照本宣科给孩子提问。
更有甚者让孩子刚接触英语就要求背诵,一旦不能接收到孩子良好的学习反馈,便觉得孩子没有认真学习或者没有教好。
然后父母就会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就会说孩子叛逆……
“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对孩子来说,如果家长处理不得当,将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不好的影响。
去年国内的一个调查结果显示:
国人对于工作的不安全感,比世界平均值高出20%。
家长担心孩子将来面临激烈的竞争无可厚非,但在孩子梳理认知发展观的黄金时期,这种不安全感的理念会传递给下一代,酝酿发酵成“中国特色的生存危机感”。
学习并非一蹴而就,而在于循序渐进,这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学习心态会给孩子的学习心态造成负面影响。
至于那些营销软文新闻报道的这些天赋异禀的“神童”本就成绩优异,只不过属于懒散管理而已,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还需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学习。
误区四:
偏执、热衷中英互翻
许多家长在帮助孩子学英语或者检测孩子上课内容时总是喜欢问:
“香蕉用英语怎么说?”
“pen是什么东西?”
“你晚饭吃了什么fruit”
…..
事实上,这样的学习方式很大程度上会误导孩子,阻碍孩子英语语感和思维的形成。
久而久之,这些都会影响孩子在英语表达上的流利性,使得他们无法脱口而出和灵活运用。
在给三岁之前孩子进行阅读时,不要过分看重字词,让孩子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故事本身上,让孩子去感受精美的画面效果。
在这些基础上,随着孩子语言基础的建立,再逐渐把字词、句子带入到阅读中去,切忌急功近利,对孩子有过高的要求,不要把孩子通过阅读进行世界探索的兴趣扼杀在摇篮里。
那么针对以上这些盲点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对于年龄小基础薄弱的孩子,建议中外教集合搭配,结合市面上流行的“双师”模式,选择外教上要了解外教是否有专门的教学资格证,发音等是否会影响孩子。
2、学习早起不要过度注意词汇量的叠加,建议给孩子复习单词结合相关的语境中使用。
3、切勿对孩子的学习急于求成,前期减少高频率强化输出,以输入为主,建议孩子具备了听觉记忆呢李后,再引导输出练习。
4、不要养成中英互翻的习惯,一开始孩子听不懂可以通过各种道具、肢体动作、语调甚至表情都可以进行引导。让孩子自己去感受故事所想表达的事情,之后随着孩子英语语言基础的逐渐建立,再把字词、句子带入到阅读中去。
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寻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的选择。
布克小岛-以推广全民阅读为目标,推动青少年儿童阅读事业,打造“大阅读”“大语文”内容平台,建立为引领开创阅读教育模式。同时建立线下实体阅读新模式,推动青少年阅读与“大语文”发展。
欢迎下载布克小岛APP,海量优质内容音频、视频供你挑选,助力孩子成长,小岛负责提供内容,你负责阅读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