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纷呈宋王朝(第四部,第三章,第六节)

              第三章 条分缕析韩师王

                    第六节 大灾难

庆元六年即公元1200年,对于南宋来说,这年是大丧之年。先是六月,太上皇后李凤娘驾崩;八月,做了七年太上皇的赵惇也随着那位悍妻李凤娘走了;十一天后,年仅八个月大的皇子赵坦薨逝。两个月时间内,宁宗赵扩既失双亲,有失爱子,悲痛在所难免。可刚过过两个月,十一月七日,皇后韩氏又驾崩了,赵扩还没缓过劲来,十二月,另一位刚出生没满月的皇子赵增又薨逝,真是雪上加霜。

不仅如此,这年还有三位重量级人物去世。闰二月,朱熹病逝;三月,安定郡王赵子恭薨逝;八月宰相京镗薨逝。

大丧年后,大宋的灾难还没有结束,第二年三月,一场弥天大祸悄然而至。

三月二十八日晚,居住在京都临安宝莲山下的御史台官员杨浩家,举行了一场家庭宴会,可能是国丧解禁不久,大家很长时间没痛快地喝酒了,杨浩父子喝得很嗨,都醉了。宴会深夜散后,不知什么原因杨浩家中失火了。

时至深夜,大家都很困乏,入睡了,杨浩儿子可能喝高了,兴奋异常,倒是没睡。可他极好的精神劲儿,不但于事无补,反而起了反作用。

杨家宅院刚一冒火,很快就被巡街的军卒及时发现了,于是军卒招呼专门的救火机构即军巡捕去他们家救火。等军巡捕提着救火设施赶到杨浩家时,杨浩的儿子却不让进门。为什么?因为他醉了啊!你们一伙兵头,提着物事跑我家来干啥?来干啥?他不但破口大骂,甚至还对救火的军巡捕进行殴打驱赶。

军巡捕们气愤啊!好心来你家救火,你把我们当瘟神!你爱咋咋的!又不是烧我家!救火的军巡捕都气得掉头走了。救火的走了,杨浩醉酒的儿子自然不能够救火,笔者甚至怀疑他是不是酒醉之后,觉得着火很好玩儿!

眼看火越烧越大,这小子倒是还存在最后一点意识,知道火是会烧死人,火急火燎叫醒他人,拖着醉酒的父亲杨浩跑出来,而他家被烧了个底朝天。

杨浩家可不是空中楼阁,烧了就烧了。他家处于闹市之中,旁边房屋鳞次栉比,南宋朝廷的很多办公场所也在其中,于是这把火先向杨浩家邻居家蔓延,再向临安城纵深发展,最后四面肆虐,遍地开花。

宋朝时期,已经有较为完整的救火体系,有随时待命的救火机构,他们到哪去了?他们眼睁睁地看大火吞噬临安城吗?原来,宋朝的专业救火队即前面提及的军巡警,隶属于侍卫亲军步军司。不幸得很,这天晚上,侍卫亲军步军司负责人“都指挥使”夏侯恪也喝醉了,呼叫不醒,部下无人敢出面越位指挥,都站在旁边看热闹,眼睁睁地看着火越烧越大,越烧越旺。等夏侯恪醒来时,大火漫天,还怎么救,自己能逃出生天算不错了。

于是这场火在临安城里横扫千军,整整烧了四天才熄灭,将朝廷机构御史台、司农寺、将作监、军器监、文思院、太史局、皇城司、法物库、御厨、班直诸军垒(禁卫军修筑的防御设施),烧得一干二净。另外烧毁民居五万八千九十七家,面积达方圆十里,城里房屋烧毁百分之六十以上。死于这场火灾的军民数目:《两朝纲目备要》记载:“凡十八万六千八百三十一口死,而可知者五十有九人”,死了十八万人,有名有姓的只有五十九位。显然这个数字有问题,真烧了死了十八万人,怎么可能只知道五十九人的姓名?

结合以下救灾措施:国库拨款十六万缗,米六万五千余石,且规定受灾的人人均一缗,米四斗,小孩半数;死者给十缗。应该是受灾人数在十六万以上,死者只有五十九人。但是《宋史.五行志二》还说了一句话“践死者不可计。”因为忙着逃跑被践踏而死的难以统计。

由于这把火,烧了很多朝廷官员的办公室,有些官员没有办公场所,只好临时租赁船只,在船上办公,倒也是一番奇景。

火灾过后,宁宗赵扩下罪己诏,又下诏各级部门救灾。对于引起巨祸的御史台官员杨浩,仅被贬官两级,流放到吉阳军接受当地官府严加看管。

倒是那位喜欢送美女给韩侂胄的谏议大夫程松,此次表现出难得的正气,对这个处罚结果极不满意,一把火烧了大半个城,能这么轻易饶了他们吗?

程松上疏道:“受害的不知有几万家,死者不知多少人,如果不严惩,怎么对得起老百姓?”程松要求诛杀杨浩以谢百姓。

但最后处罚结果,仅将杨浩刺配万安军。

也不知为什么,南宋临安城的火灾特别多,大的火灾特别严重,后面还有特大火灾,我们仅记此例,管中窥豹!


佐料:《朝野遗记》记载,光宗赵惇退位为太上皇后,经常唉声叹气,对以前的皇帝生活怀念不已,有时闭目喃喃自语骂人,有时甚至失声痛哭。此时,李凤娘都端着酒杯劝解赵惇,慢慢演变成惯例了。

时间久了,虽然赵惇心境稍微平复了,可偶尔还是有所触动。

有日,宁宗赵扩出外郊祀,回宫时礼乐大作,声音传到赵惇所居泰安宫,赵惇问李凤娘外面什么事,这样热闹,李凤娘回答:“平常百姓奏乐罢了!”

赵惇大怒道:“你就知道骗我,到现在还如此么?”说完,扑上去对着李凤娘抽了一大嘴巴子,李凤娘被打倒在宫门口,此后便得病了。

如果赵惇对皇后李凤娘早有此等雄风,何至于落到被人赶下台的狼狈下场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彩纷呈宋王朝(第四部,第三章,第六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