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级数字化建设是什么?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在传统企业中里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人员,被淹没在概念的洪流之中,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SOA、微服务、中台等等名词概念层出不穷。如何在被名词的洪流所淹没呢?首先要认识企业的定位,通常数字化建设是应用数字化技术服务于企业的主营业务,即数字化技术应用。这一点有别于MAT(小米、阿里、腾讯)这些技术研发型企业。数字化建设在应用型和研发型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现,决定了数字化建设的战略定位与实现方式。

估且把传统企业从事计算机技术的人,都叫做数字化工作者,从事的工作统称之为企业数据化建设。企业级数字化的价值体现是应用数字化技术寻找简便、高效、低成本的模式来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生产问题,从而促进企业技术升级、流程升级、组织升级甚至是战略升级。

技术升级,新技术不断涌现,促进企业技术体系的迭代更新,如计算机绘图取代手工绘图,移动支付取代现金支付等。

流程升级,技术的应用,诞生出新工作方法、新工艺,重塑企业运营的数据流程,优化企业业务流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如新冠疫情期间,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大量应用,促进了企业的会议模式改革。

组织升级,随着企业流程的升级,有些岗位消亡,新的岗位不断产生,企业通过调整岗位,优化组织结构,以适应新的业务流程,如制图岗、打字员己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战略升级,则是更高的一个层次价值体现,新技术的应用,推动着企业主营方向的升级,这也是柯达相机、诺基亚在历史洪流中消亡的原因。

从技术层面、流程层面、组织层面到战略层面,层级越来越高,价值体现越来越大,给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成本、企业效率等方面带来的改变也越加明确。寻找数字化建设的价值体现,树立正确、合理的价值导向,是数字化建设事业长久持续发展的基础。这一点和学术界不同,学术界思考的是创造新方法,并且努力让这个方法被更多人广泛接受。而工业界要去探索商业,注定要有经济上的考虑,思考盈利模式。

企业级数字化建设成果,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建立一个内容服务平台,有点类似于微信发朋友圈,微信是一平台与空间,用户不断充填内容,提供源源不断的数据,使得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平台涉及内容生产、管理、消费等诸多环节,平台建设由数据、算法、工程、产品和运营等至少五个角色来共同完成。

数据造原料。建立数据供给与消费链路,打通“采集、存储、管理、运维、应用”各个环节,保证数据的正常化、完整性、准确性是企业数字化建设的先决条件。

算法做模型。在特定的业务环境下,寻找合适的算法,找出模型处理结果背后的物理意义,服务业务生产经营过程,高效精准地解决业务问题,是数字化建设的灵魂。

工程搭架子。集成创新是近代科技术发展的源动力,斯蒂芬逊发明铁路机车、福特发现T型车,都是在技术集成应用过程,寻到了最优的解决方案,从而推进了人类科技的发展。企业级的数字化建设很大程度上划归为集成创新,消灭在企业运营的全流程中的薄弱环节,技术整体先进性、全链条通畅、可持久迭代是平台构建的基础。

产品做交互。产品逻辑与业务逻辑的吻合程度,产品应用与当前用户习惯的切合程度决定了产品成败。用户体验可划分为有用、能用、好用、爱用四个层次。有用,内容性需要,有使用价值,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能用,功能性需用,包含解决业务问题所必须的功能;好用,可用性的表现,用户能够高效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爱用,情感性需要,用户获得成就感,留住用户。

运营背指标。企业数字化建设往往是吃投资,从主体业务中挤占部分资金开展数字化建设工作。这种建设方式并遵循产品化运营的模式,而数字化建设是又长期的过程,可持续性投入是企业级数字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硬件运维要投入,人才培养要投入,产品迭代要投入。

这五个角色缺一不可,从岗位上看,有业务人员,IT技术人员,产品设计人员等,企业级的数字化建设,往往落地为服务于具体业务应用的项目,以年为单位,开展一系列的数字化建设项目。随着建设规模的增加,特别是科研领域的数字化建设,专业性越来越强,跨专业沟通、协同成本也越来越高。

数字化文化与企业文化差异是沟通成本居高的主要原因,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与否的关键。文化往往被看作似虚无缥缈的东西,却实实在在地反映在做事的习惯、态度和方法上。个人的文化气质与企业不符时,会被当成异类、会感到不舒心、甚至受到排挤打压。因而,企业文化与工作特点相符,会对人们形成正向的激励,反之就会出现逆淘汰,工作效率和质量就会很低。有位地学专家,这样评价IT工程师:他们喜欢钻牛角尖、在细节上较真。其实,搞IT的是要讨论的,是如何让计算机能够实现。而人能听懂的事,计算机不一定能实现。数字化的文化追求精益求精、强调系统和全局、讲究标准和规范;人们习惯于用数据说话而不是止步于经验和感觉,喜欢把决策的过程变成可计算的问题;讨厌重复和单调的工作,因为这些事情应该交给工具去做。喜欢公正、公开、透明地讨论一切问题;不喜欢服从于权威的观点。企业推进数字化,一定要重视数字化文化的培养,尊重文化的差异,否则事倍功半。

如何减少这种沟通成本,降低业务人员与IT人员之间的耦合度呢?保持两者之间独立性呢?各类数字化项目实施过程中,具有很多共性的内容,如数据源访问、空间数据分析、图表可视化等。从技术独立性角度上讲,企业级数字化应用可以视为一个独立的学科,IT人员可从众多的数字化项目中,沉淀出公共的组件,再通过平台组装成各个应用场景。从而让数字化技术不只依附于具体业务,有自己的独立性发展,发挥数字化组件研发的规模效率,践行企业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目标。

另一方面,受投资回报率制约,企业级数字化建设,总是在抓大放小,寻找量大面广的方面业务场景,对于上层不关注,或是应用面较窄的需求,往往不受重视或者放弃实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部分科研人员具备了一定的开发能力,通过VBA开发实用工具的案例,屡见不鲜。这一点,则充分展示出了科研人员非凡的创造力。那么企业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能否可以给普遍业务人员赋能,让他们获得IT技术、AI技术的加持,充分发挥出企业自身的力量进行数字化建设呢?

沉淀出公共组件,让科研人员获得IT技术的加持,正是数据专家研发的初衷。

你可能感兴趣的:(企业级数字化建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