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大闸蟹】流行背后的洞察

#从流行动向发现中国人的insight#

流行现象

“秋风响,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

明日(2018年11月17日)我们复旦商学院17级钻8的小伙伴一行60号人,计划去阳澄湖消灭大闸蟹。为了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我打算写写有关“吃大闸蟹背后的洞察”。

中国人大概是最喜欢吃大闸蟹的民族了。近年来据说仅上海每年就要吃掉5万吨大闸蟹。每到了吃大闸蟹的季节,上海的各大餐厅都会纷纷推出各种“蟹宴”套餐、礼盒等。阳澄湖、崇明岛的游客数量也到达一年的顶峰。

最早开始吃螃蟹要归功于那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虽然历史上并未考证究竟谁是第一个,但至少我们知道第一个吃的人是抱着“尝鲜”的心理。

如今吃螃蟹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那为什么大家还这么热衷呢?

流行的原因

1、时令性美味。

中国人一直讲究什么季节吃什么食物,有一种和自然宇宙同步的意思。金秋时节的蟹黄满膏肥,正是口味最佳的时候。也正是因为有季节性,大家才觉得“今年可不能错过”。

2、吃螃蟹已经成为一种饮食文化

在中国古代,大厨身份低微,大字不识,决定饮食文化趣味的是文人阶级。这吃螃蟹的传统也要归功于当时的KOL——文人贵族的代言。随着宋氏南迁,贵族们把各种螃蟹吃法带到了南方。得益于南方(尤其是江淮、江南一带)稻作农业的开发成熟,成就了后世食蟹之风最盛的地区。

“蒸着吃蟹”的习俗大约从清代开始流行。记得在《红楼梦》38、39回中描写过吃蟹的盛景,大户人家的一餐蟹宴是一个普通人家一年的花销。正因为文人饮食趣味的推动,河蟹这种原本为贱物的食材被视为天下美味,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3、“蟹宴”也是一场“社交宴”

吃蟹可是中秋时节的社交货币。亲戚朋友送盒“蟹礼”问个好;还能找个理由,约上好友、客户驾车去阳澄湖吃蟹,唠个家常、谈个生意,联络感情。

我对流行的解读

吃大闸蟹是一件大有讲究的事儿。你在网上搜索“大闸蟹怎么吃”,会有非常详细的教学步骤。古人为了吃大闸蟹专门发明了“蟹八件”的工具,那时候吃蟹是一件文雅而潇洒的饮食享受。

我们现在虽然用不到这么多工具,但都要想尽办法要把大闸蟹吃得干干净净,连蟹爪里的肉屑都不能剩下。特别看不惯那些吃不来蟹,最后乱咬一通的人。

这些技巧、讲究成了吃蟹独有的乐趣。

流行背后的洞察

将蟹肉从蟹壳中完美剔除的“小小仪式”,让我们获得吃其他美食不具备的“成就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吃大闸蟹】流行背后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