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23种设计模式-行为型模式之中介者模式

作者 薛之谦chj 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的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c_1229107265379897344



内容简介:



定义:

Define an object that encapsulates how a set of objects interact. Mediator promotes loose coupling by keeping objects from referring to each other explicitly, and it lets you vary their interaction independently.

用一个中介对象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中介者使各对象不需要显示地相互作用,从而使其耦合松散,而且可以独立地改变它们之间的交互。

中介者模式(Mediator Pattern)又称为 调解者模式 或 调停者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

中介者模式 包装了一系列对象相互作用的方式,使得这些对象不必相互明显作用。从而使它们可以松散耦合。当某些对象之间的作用发生改变时,不会立即影响其他的一些对象之间的作用。保证这些作用可以彼此独立的变化。

中介者模式 是用来降低多个对象和类之间的通信复杂性。这种模式通过提供一个中介类,将系统各层次对象间的多对多关系变成一对多关系,中介者对象可以将复杂的网状结构变成以调停者为中心的星形结构,达到降低系统的复杂性,提高可扩展性的作用。

中介者模式 核心:通过中介者解耦系统各层次对象的直接耦合,层次对象的对外依赖通信统统交由中介者转发。

主要解决

若系统各层次对象之间存在大量的关联关系,即层次对象呈复杂的网状结构,如果直接让它们紧耦合通信,会造成系统结构变得异常复杂,且其中某个层次对象发生改变,则与其紧耦合的相应层次对象也需进行修改,系统很难进行维护。而通过为该系统增加一个中介者层次对象,让其他各层次需对外通信的行为统统交由中介者进行转发,系统呈现以中介者为中心进行通讯的星形结构,系统的复杂性大大降低。

简单的说:多个类相互耦合,形成了网状结构,则考虑使用 中介者模式 进行优化。

优缺点:

优点

减少类间依赖,将一对多依赖转化成了一对一,降低了类间耦合;

类间各司其职,符合 迪米特原则 ;

缺点

中介者模式中将原本多个对象直接的相互依赖变成了中介者和多个同事类的依赖关系。当同事类越多时,中介者就会越臃肿,变得复杂且难以维护;

使用场景:

系统各层次对象之间存在复杂的依赖通讯,导致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结构混乱而且难以维护;此时可以使用中介者模式,将系统从网状结构变为以中介者为中心的星形结构;

具体实现:

中介者模式(Mediator)

中介者模式也是用来降低类类之间的耦合的,因为如果类类之间有依赖关系的话,不利于功能的拓展和维护,因为只要修改一个对象,其它关联的对象都得进行修改。如果使用中介者模式,只需关心和Mediator类的关系,具体类类之间的关系及调度交给Mediator就行,这有点像spring容器的作用。先看看图:

User类统一接口,User1和User2分别是不同的对象,二者之间有关联,如果不采用中介者模式,则需要二者相互持有引用,这样二者的耦合度很高,为了解耦,引入了Mediator类,提供统一接口,MyMediator为其实现类,里面持有User1和User2的实例,用来实现对User1和User2的控制。这样User1和User2两个对象相互独立,他们只需要保持好和Mediator之间的关系就行,剩下的全由MyMediator类来维护!基本实现:

Mediator接口类:

实现类:

抽象User类

继承类User1

继承类User2

测试类:

输出:

user1 exe!

user2 exe!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23种设计模式-行为型模式之中介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