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地做到断舍离?

《断舍离》是一直想看的一本书,趁着休产假,闲来无事,便拾起来阅读。

读完,深深地触到了我的痛点,甚是后悔没早点看此书。

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不仅是一本教我们过极简主义生活的书,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那么,何为断舍离。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通过不断重复断和舍,达到离的状态,即: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仔细玩味断舍离这几个词,意味深长。

看完书,立刻花了多半天的时间,对衣柜采取了行动。

      整理衣柜过程中,发现了不少买下从未穿过的衣服,这些未穿的衣服多是因打折而买。也有充满了回忆却再也不穿却怎么也舍不得送人的衣服,也有因为很喜欢而入手却不适合自己风格的衣服。

      收拾衣服发现某品牌未穿的三件衣服,想起这是自己怀孕近9个月时,逛街遇到喜欢的品牌衣服打折而买。当时心想:好不容易有次折扣,这些衣服自己生完孩子可以穿啊。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便乐呵呵地让老公去付了款,“满载而归”。如今,收拾发现当时入手的衣服款式并不喜欢,生完孩子的自己穿上也不合适。可见,我们是多么地喜欢占便宜,这是消费的误区。

      整理完衣柜,收拾了两大袋不要的衣服,能送人的便送人,不能送人的便扔掉了。衣柜也整洁清爽了好多,看着心情都美滋滋的。

      很多女同胞应该同我一样,喜欢买买买,囤积物品,尤其是碰到促销、打折时,不管是衣服还是其他东西,犹如不花钱一样,毫不犹豫地入手。买东西有瘾,更别说女性对买买买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戒掉何等难。

      可当你梳理你的衣柜,整理你的房间时,你会发现,那些打折而买的衣服躺着衣柜里却从未曾被你赏识过,那些囤积来的东西,因用不完占着家里的空间,影响着你的心情。

      终有一天,你对塞满的衣柜和杂乱的房间忍无可忍时,痛下决心大干了一番。

断舍离,又岂是收拾下房间,扔扔东西这么简单。

      断舍离更多的是对我们认知的冲击和重建。

      如果真想做到断舍离,需要对我们一直以来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地进行挑战,需要不断地审视和反思,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完成心理上的重建。从而真正地做到断舍离,达到生活的精简。

图为断舍离的机制

Tips:将书中较触动我的一些话摘录出来分享给大家:

*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时间轴永远是现在。

*一个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够反映出自我形象。允许自己使用高级的东西,这种机制一旦运转起来,看待自己的方式就从过去的减分法变成了加分法。

*“明明是已经不会再穿的衣服,可却因为有感情,所以只能收着”,——丢掉这些东西,就等于丢掉执念的行动。

*不但确保每样物品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自己能确实用到它,还要和它成为好朋友——和自己喜欢的东西生活在一起。

*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逃避现实型——对家庭有所不满,不愿意待在家里,家里也乱七八糟,更不愿意待在家里;执着过去型——执着于过去回不去的幸福时光,即便是现在不会再用的过去的东西,也非收着。担忧未来型——致力于投资不知何时会发生的未来的不安要素。

*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

*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实的自己的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

*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更有自信。

*只要在看得见的世界行动起来,就会对看不见的世界以及更加看不见的世界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真正地做到断舍离?)